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

ID:10162953

大小:3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6-12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_第1页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_第2页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_第3页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_第4页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_第5页
资源描述: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摘要:5.26飙车案展示了微博作为公共领域所具有的框架之争的特征:当深圳警方戮力建构非顶包框架时,媒体将事件纳入质疑框架抑或车祸框架,而网民则建构了警方不正义、背景不寻常和权利不平等等对抗性解读框架,认同警方、挞伐大众心理、质疑受害者家属等优先性解读框架以及游移两者之间的协商性解读框架。正是这种框架之争过程使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得以彰显。关键词:微博;框架分析;公共领域;飙车案随着微博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探讨微博作为公共领域可能性的文献渐呈勃兴之势。这方面研究大抵分两派,

2、一派为存在派,主要认为微博吻合于公共领域的基本条件,微博空间已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甚至是扩大了的公共领域。另一派可谓怀疑派,认为微博难以成为公共领域,主要理由是网民在微博上的表达往往是非理性的、琐碎的、不专业的,并非“哈贝马斯意义上能够‘理性讨论’15的民主社会的公众”;其次,微博主体性的迷失、话语平等权的不可能以及盛行的欺骗、伪造等伪沟通现象的存在,也使微博离理想的公共讨论情景存在距离。综观现有讨论,笔者认为,不管是存在派还是怀疑派都过于将焦点集中在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是”与“非”的问题上。在当下中国公民

3、社会渐趋萌芽、诸多公共讨论形式和空间强劲崛起之际,学界与其陷入类似微博这样的新兴空间作为公共领域可能性的争论中,毋宁审视公共领域正形成于微博空间中的既定现实及其表现与特征⑥。更重要的是,理论上的争鸣需要更多实证层面的研究来支持,否则有流于空泛之谈和玄论的危险。为此,本文以深圳5.26飙车案为个案,探讨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所具有的特征。2012年5月26日凌晨,一辆GTR跑车以每小时236.8公里的速度在深圳滨海大道飞奔,结果撞上一辆出租车导致出租车爆炸,车内三人当场死亡。事发后,跑车司机侯某自首,但遇难者家属认

4、为他有为其车主老板许某顶包嫌疑。经《南方都市报》《晶报》及其官方微博报道后,该案迅速掀起轩然大波,微博成为涉事各方论战的主战场。基于对网民在微博空间就该事件所展开的讨论的框架分析,笔者认为,微博作为公共领域虽尚有缺陷,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共讨论的发展,而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平等、多元的公共交流平台,使得各方意见得以展示乃至在相互之间展开框架之争。一、框架与框架之争15什么是框架?Entman的解释是,框架就是“选择和突出事件或议题的某些面向,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联系,以突出(对该事件或议题的

5、)某一种解释、评价或解决之道”。新闻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对新闻事件的诠释上,媒体往往更倾向于采纳官方框架,这几乎已经成为媒体的固定程式。Hall等人认为,“媒介对于强势者意见的结构性偏好,其结果是(政府)‘发言人’变成了我们称呼的‘话题的首要界定者’(primarydefiner)”。在他们看来,政府等官方机构对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的优先解释框架势必限制甚至排除他者的解释框架,从而成为相关事件或话题的后续报道和讨论的参考性框架。不过,随着社会变化的加速,尤其是媒体技术的发展,政府对公共意见市场的垄断日益难以为继,En

6、tman所谓的“框架之争”(framing15contest)越来越成为常态,新闻报道日益成为“社会行动者争夺议题界定(权)的框架竞争场域”。尽管如前所述,权威部门对事实的界定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正当性框架,但人们则会通过建立替代性框架的方式来打破主流框架的事实界定权,从而使得其他替代性框架与官方框架并驾齐驱,有时是媒体框架与官方框架之间的打斗,有时是冲突事件各方框架之间的博弈。近年来最著名的框架之争案例之一就是2005年的穆罕默德漫画事件。2005年9月30日,丹麦一家名叫Jyllands-Posten的日报发

7、表了12张有关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但被穆斯林认为是侮辱性的漫画,结果发生了包括焚烧大使馆在内的持续数月的政治动荡。对此,参与该事件的各方在呈现上显现了清晰的框架之争。一方将之置于宗教不容忍的框架之下,另一方则置于新闻自由的框架之下。此事件一时引得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其中的框架之争。二、研究方法:Gamson等人的框架分析框架不仅作为一个理论视角而存在,同时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在方法上,本文将运用Gamson等人提出的框架研究方法。Gamson和Lasch认为,任何新闻都会被纳入一定的解

8、释性集束(interpretivepackage),而集束的核心则是新闻框架,旨在为新闻建构意义。在他们看来,框架由八个符号性元素组成,即,隐喻(metaphors)、例证(exemplars)、警句(catchphrases)、描写(depictions)和视觉形象(visualimages)等五个成分,主要是提示框架的作用,被称为框架策略(fram―ingdevic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