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58292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人医院儿童呼吸病区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病程、影像学特点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35例。于住院第1d抽取静脉血行D二聚体检测,难治组恢复期再次抽血检测。普通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普通肺炎组与难治组比较,难治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普通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
2、于普通肺炎组(P103copy/mL[6]。符合以下RMPP诊断标准[7]3项中任意一条:经规范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仍持续高热超过10d以上、剧烈咳嗽影响睡眠;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高密度肺实变,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甚至出现坏死性肺炎表现,或表现为双侧弥漫性间质性肺浸润;合并肝脏、心肌等肺外脏器损害,可发生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3排除标准①入院7d内病原学检测发现合并其他病原感染;②既往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肝脏、肾脏慢性疾病;③近期有手术、创伤者。51.4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10mg/Kg
3、/d,静脉滴注5~7d,热退症状缓解者,停药3d后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服3d停4d,疗程2~3w。RMPP患儿除上述治疗外,予小剂量肝素6~8U/Kg/次,IV,Q8h,治疗1~2w,甲基泼尼松龙4mg/Kg/d治疗3~5d,对于肺大叶实变者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1~3次。1.5D-二聚体检测方法血清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由上海东海生物技术公司提供。MPP组于入院第1d抽血查D-二聚体,RMPP组于入院第1d及恢复期抽血查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0~0.5mg/L。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
4、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同组患者前后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样本数的t检验,以P0.05);RMPP组与MPP组入院第1dD-二聚体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 文献报道:支原体肺炎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8]。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脑栓塞[9],肺栓塞。肺炎支原体通过直接的或免疫的作用,破坏血管壁结构,减少抗凝血因子的生成,促进凝血系统的激活,同时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处于缺氧状态,使血液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或促进血栓形成。在RMPP患儿的诊治过程中,监测5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
5、了解患儿凝血和纤溶状态,根据病情对该类患儿适当应用肝素抗凝、抗纤溶和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以减轻和减缓病情的发展,有利于病情转归。尽管MPP大多病情轻微,预后良好,部分甚至可以有自限性,但也有导致重症肺炎或肺外并发症的可能,并可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尽早认识并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对阻断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预后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0]。本研究显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水平较肺炎支原体患儿明显增高;重症支原体肺炎D-二聚体急性期较恢复期增高明显。提示D-二聚体水平与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通过检测支原体肺
6、炎患儿D-二聚体水平,间接提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对于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尽早积极抗凝、免疫支持、肺泡灌洗等治疗,尽量减少重症支原体肺炎后遗症发生。但RMPP患儿D-二聚体上升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YangE,AltesT,AnupindiSA.Early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presentingasmultiplepulmonarymasses:anunusualpresentationinachild.[J].PediatrRadiol,2008,38
7、(4):477-480.[2]TamuraA,MatsubaraK,TanakaT,etal.Methylprednisolo-nepulsetherapyforrefractory5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inchildren[J].JInfect,2008,57(3):223-228.[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5中华儿科杂志6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下)[
8、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223-230.[5]MichelowIC,OlsenK,LozanoJ,DuffyLB,McCrackenGH,HardyRD.Diagnosti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