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ID:10140330

大小:10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_第1页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_第2页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_第3页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_第4页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一、近年高考新特点    ---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延续了高考命题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一贯思路。   一方面,保持命题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的题型结构、主客观试题的分值比例、历史学科各部分的考查比例保持稳定。以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为例,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卷面总分100分。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代现代史36分,世界近代现代史32分,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另一方面,全国卷Ⅰ加大了命题的调整力度,提高难度,出现了一些让考生措手不及的新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对高考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对现

2、行高中历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冲击。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看法,全国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各点:   1、进一步加大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力度。   (1)试卷大幅度调整了知识性试题与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2)强调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多层次考查。   2、淡化热点内容,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3、命题的触角更多地向课外延伸。   4、试卷呈现方式出现了新变化。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陕西考生主要问题如下: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3、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泛。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

4、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5、部分考生对答题卡还不适应。   尽管陕西省已经是第二年采用网上阅卷,但今年仍有不少学生因答错位置而失分。主要因为全国卷Ⅰ的试题总数从前两年的39道增加到40题,各科试题在第Ⅱ卷中的顺序相应调整。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已经形成了37题就是历史题、38题就是政治题的思维定势,在没有看清题目的情况下,答错了位置。等后来反应过来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试卷空白进行补救而失分。三、高频考点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

5、中国古代史范围广泛。涉及时间久远,内容相当多,特别是朝代更迭频繁,史实庞杂,学生多反映不好复习掌握。建议按以下几个方法复习,以取得优秀成绩。   1、按历史阶段了解时代特点。   从约17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年代属于古代历史。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6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6段时代特点分别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及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要用相应的史

6、实证明这些特点。   2.按类别归纳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可以分作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人物6大类。政治类还可以分作中央集权加强.古代改革、对地方管辖、用人制度、平叛斗争、腐败亡国等专题。经济类可以分作经济思想、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商品经济、土地政策、政策调整、社会生活等专题。民族类可以分作民族演变、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各族经济文化交往等专题。外交类可以分作对外开放政策和史实,陆上和海上交通线,闭关锁国及影响、反侵略斗争等专题。文化类可以分作科学技术成就、思想成就、史学、文化艺术、教育、儒家法家等专题。人物类可以分作开国皇帝,杰出政

7、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专题。应将这些专题下涉及的重要史实罗列出来。了解清楚发展演变线索。也就初步实现于古代史部分的学科内综合。   3.注意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五方面问题的相互作用。   在不少情况下,5方面问题是互为因果的。例如: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从文化政策文字狱上找,也要从政治上封建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延续,民族上民族分化政策和高压政策,外交上的闭关自守封锁政策上找。而如果问经济发展缓慢原因,那么科技落后也是原因之一,其他在政治、民族、外交上的情况也影响经济发展。在复习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

8、化的关系时,应对同一历史阶段的情况予以归纳,也就是说在了解某一阶段历史特点时,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