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

ID:10139069

大小:45.8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_第1页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_第2页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_第3页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_第4页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本节学习重点:1、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2、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3、日本与两汉的交往;4、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5、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6、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7、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概况1、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前提:2、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3、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①②二、两汉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往来:①秦汉之际:②两汉时期:A、三韩:B、辰韩:2、中朝贸易的发展:①朝鲜:②

2、中国:三、两汉同日本的交往1、西汉汉武帝时:2、东汉光武帝时:①使节交往:②经济往来:四、中越经济文化交流1、越南:2、中国:五、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意义:①沟通了②是③促进了A、传出:B、传入:2、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①时间:②线路:③意义:六、两汉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两汉与安息的往来:①地理位置:②陆上交往:③海上贸易:2、两汉与大秦的往来:①地理位置:②阻隔国家:③主要事件:A、公元97年,派出使,到达B、公元年,的使者到达,这是中关于基础网络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

3、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朝鲜文化交流:辰韩“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人称为”秦韩”。贸易往来:檀弓、果子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至朝鲜。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日本①人员往来:武帝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经”。②贸易往来:中国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越南:象牙、犀牛、珍珠输入中国,中国铁犁牛耕和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中亚、西亚、南亚丝绸之路陆路①路线:出玉门关或阳关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②意义:铁器、丝绸

4、和养蚕、缫丝、铸铁、井渠、造纸等技术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水路①路线:从广东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②意义:加强了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安息: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水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①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直接交往受安息等国的阻隔。大秦②人员往来:97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后汉书》中有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5、 ③贸易往来:大秦间接地从海上同中国展开丝绸贸易。重点、难点、考点问题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特征及其原因特征: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③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人欧洲。⑤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⑥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原因: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②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③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④张骞

6、沟通西域;⑤交通发达,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人;⑥科技文化成就辉煌;⑦阶级比较重视基础金题1、对长城正确而又全面的评价应当是①它保障了我国北方农业地区的安全生产②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③修筑长城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④长城起了隔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2,秦汉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单纯防御性战争 C、保护人民财产的反掠夺战争 D、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3、下列关于匈奴

7、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汉之际,匈奴形成强盛奴隶制国家 B、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已普遍使用铁器 C、汉武帝时,汉政府与匈奴“和亲” D、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4、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是①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强盛②大一统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③匈奴分裂,势力衰落④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排列下述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①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②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④班超经营西缄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D、④②

8、③①6、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妄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作者肯定王昭君是因为昭君出塞A、是为了个人幸福B、不畏艰难险阻 C、是为了国家安宁D、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7、对张骞出使西域,评价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促成了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的汇聚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贡献D、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8、秦汉时期,以下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