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ID:10137595

大小:3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6-11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_第1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_第2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_第3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_第4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107个,涉及药物179种、频次1499次;以使用频次≥10次的37种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为活血药

2、、清热药、利湿药、补气药、消积药、化痰药、补阴药、行气药和泻下9大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有趣关联规则33条,药对30对。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解读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数据挖掘;中药复方;用药规律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11中图分类号:R2-05;R259.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038-04(每周饮酒折合酒精量小于4013g)、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年来脂肪肝病

3、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发病呈全球化流行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和中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2]。中医学无“脂肪肝”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药理学杂志,2007,23(1):54-57.[6]陈永法,曹文帅.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效果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2,29(2):143-154.[7]孙学礼.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8]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6,189,213,246-258.[9]张明远.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

4、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7.[10]史榕荇,吴茜.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模型体重及HPA轴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50-53.[11]韩焱晶,李文迅.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转导通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4):236-241.[12]段冬梅,图娅.针刺对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2):139-144.13(收稿日期:2013-08-30;编辑:季巍巍)和大量临床实践,可将其归属为“痰证”、“胁痛”、“积聚”等范畴,近年来涌现出

5、一批疗效显著的中药复方,但因学术流派、个人经验和学术观点的不同,处方用药上有明显差异,因此,对这些中医复方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挖掘其用药规律,既是对中医专家宝贵临床经验的整理,也是对中医组方用药的梳理。1资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首先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题词,分别辅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建立NAFLD中医临床治疗的文献库,然后对文章进行全

6、文阅读与评估,纳入符合下列标准的文献。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随机对照或临床对照研究;②组方符合中医理论;③方剂药味完整、剂量确切,主治明确;④每组临床例数不少于20例;⑤疗程不少于60d;⑥中药复方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获得符合上述标准的107个复方,按照编号、中医证型、方名、药物组成、主治等依次输入MicrosoftExcel,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131.2数据清洗据《中华本草》[3]规范药名,如将“元胡”统一为“延胡索”。对采用不同炮制方法的同一药物,均不计炮制方法,如法半夏、姜半夏,统一为“半夏”。组合概念拆分,

7、如药味“味甘辛”拆为“味甘”、“味辛”,归经“归肺脾经”拆为归“肺经”、“脾经”,功效“清热化痰”拆为“清热”和“化痰”等。在新得到的中药数据库中,按《中华本草》所载,输入每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并将其数字化。其中寒、热、温、凉等药性按蒋氏方法[4]赋值;对于酸、苦、甘、辛、咸等药味及归经、功效主治等,如果某药的描述与其某一项相符则记为1,不相符则记为0。由2人分别输入数据,完成后交叉核对,如有不一致处,讨论解决。1.3数据挖掘1.3.1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次分析方法,计算药物的种类及每味药的使用频次。1.3.2聚类分析对使用频次≥

8、10次的药物,按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分层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1.3.3关联规则分析采用关联规则挖掘药对配伍规律,设最小支持度25%,最小置信度70%。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且提升度>1的关联规则定义为有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