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35116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下册二调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衡水中学—第二学期二调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高☆考♂资♀源*网第卷(共39分)一、(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征侯篡位惭愧汗颜根深蒂固小人常戚戚B.厮守缪悠光风霁月毫不嫉讳如坠云雾中C.经筵瞻望朝暾夕月不为已甚千金买骏骨D.劳碌慰藉聚讼不一奇怪叠出大旱望云霓2.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B.这些房子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目不暇接。C.存在主义文学滥觞于30年代的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发展的高峰。D.否则,就会在一个五颜六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皆以王为爱(爱惜、珍惜)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判断)B.天下欲疾其君者(憎恨)一递一声长吁气(交替、更迭)C.天下恶乎定(怎么)温习了,则待讲解(于是、就)D.今王田猎于此(打猎)不过些砖苔砌草(堆砌)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其与饮食者②此其为餍足之道B.①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C.①孰能一之②定于一D.①无以,则王乎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5.下面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小生托夫人余荫,凭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小生托夫人的庇护,凭着胸中的才干,看待做官的人如同草芥一样。B.女郎行,哪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鸦——女孩去,哪里是升衙断案?只不过识几个字随便写写。C.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如有不喜好杀人的,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看着他。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暗中跟着丈夫到他去的地方,整个都城没有一个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人。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的前三个月,城镇房屋销售价格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涨7.8%,但由于新的房贷政策的出台,部分城市房价已开始回落迹象。 B.五一期间去上海看世博,消费者应该及早预订房间,相比星级酒店,预订经济型酒店是不错的选择,从统计数据看,经济型酒店房价上涨幅度远远低于星级酒店。C.我们要多读书,吸收各种信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学习别人优秀的思想方法,这样就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和思想境界。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随着初唐四杰——王维、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唐诗扩大了表现范围,内容从台阁走向塞漠,显示了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B.西方文坛的文学巨匠很多也是开启人们思想的引航人,像法国作家加缪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英国的伏尔泰既是小说家也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C.明代是继元代后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像汤显祖的《牡丹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D.近体诗讲求格律,在平仄和押韵上有一定的体式要求,也要求对偶,其中律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上三峡李白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心情。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儒家“仁学”在文化共存中的意义汤一介人与人的关系是从感情开始建立的,这正是孔子“仁学”的基本出发点。“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最根本。但是“仁” 的精神不止于此。爱自己的亲人,这只是爱;爱自己的父母,再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做“仁”。对父母的孝顺要放大到爱天下的老百姓。“仁学”是要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也就是说要“推己及人”。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如果要把“仁”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自古以来把“克己”和“复礼”解释为两个平行的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对“克己复礼”最好的解释。所谓“克己复礼曰仁”是说,只有在“克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作“仁”。费孝通先生对此也有一个解释:“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高☆考♂资♀源*网。克己和扬己也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的一个关键。”这是很有道理的。“仁”是人自身内在的品德,“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礼仪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要人们遵守礼仪制度必须是自觉的,出乎内在的“爱人”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认为,有了追求“仁”的自觉要求,并把这种“仁爱之心”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社会之中,社会才会和谐安宁。孔子的这套儒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现在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把孔子的“仁学”理论用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那么在不同文明之间就不会引起冲突以至于战争,从而实现“文明的共存”。孔子的“仁学”理论虽然不能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文化的共存”的全部问题,但它作为一种建立在以“仁”为本之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为调节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准则,使不同文化得以和谐相处,无疑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使不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并不容易,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可以提供极有意义的准则。孔子认为,以“和为贵”而行“忠恕之道”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做到在不同中求得和谐相处;而不讲道德没有学问的人往往强迫别人接受他的主张而不能和谐相处高☆考♂资♀源*网。如果把“和而不同”用作处理不同文化不同关系的原则,对于解决当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纷争应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0.以下不属于准确理解儒家“仁学”思想的一项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亲亲”扩大到“仁民”,把自己的爱心推及天下百姓。B.“复礼”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天下归仁”的理想的前提条件。C.社会要和谐安宁,需要人们有对“仁”的自觉追求,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把“仁爱”实现于日常社会中。D.“仁爱之心”人人都有,而最爱的是自己的亲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是不可能推己及人的。11.就本文看,下列对儒家“仁学”理论现实意义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儒家的“仁学”理论,为消除当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B.儒家的“仁学”理论,为实现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准则。C.儒家的“仁学”理论,在当今可以用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和睦相处。高☆考♂资♀源*网D.儒家的“仁学”理论,在当今可以作为调节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促进世界的和平共处。12.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和而不同”的原则应该成为当今社会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B.一旦“仁学”理论为当今社会不同国家和民族所了解,不同文明之间就不会引起冲突以至于战争。C.儒家“仁学”理论的建立虽然距今久远,但依然对世界实现文明共存产生着积极的作用。D.要把“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必须“推己及人” ,由爱自己的亲人扩大到爱天下的百姓。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隋书·循吏》)[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授予官职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周太祖见而器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B.为高氏所诛为肥甘不足于口与C.上降玺书褒美之则苗浡然兴之矣D.以叔略有巧思是以君子远庖厨也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高☆考♂资♀源*网 第Ⅱ卷(共111分)四、(24分)17.文言文翻译。(10分)(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4分)译文:(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分)译文:(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3分)译文: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①繁。【注】①花烬:世俗认为有喜事则灯结花。(1)诗题为“日暮”,请结合前三联简要赏析此诗从哪些方面写“暮”?(5分)高☆考♂资♀源*网(2)前人称“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请结合诗的尾联简要赏析诗的情感。(3分)高☆考♂资♀源*网19.根据课文,补全下面语句的空缺之处。(6分)(1)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3)纵有健妇把锄犁,。(4)主人何为言少钱,。(5),化为狼与豺。(6),乾坤日夜浮。五、(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题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叉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高☆考♂资♀源*网杜甫传》,有删改)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21.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4分)22.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4分)23.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致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六、(9分)24.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每个辩题不超过10个字,具有可辩性。(4分)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著?我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w.w.w.k.s.5.u.c.o.m甲方辩论题目:乙方辩论题目:25.仿照例句,选择另外的人物,写一段话。(5分)例句: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月亮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黑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高☆考♂资♀源*网七、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www.ks5u.com本色,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原本的颜色。天空的本色是什么?是广阔。任鸟儿飞翔,畅游于其中。河流的本色是什么?是流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河流汇于大海,融入蓝色的“大家庭”。那么,人的本色是什么?请以“本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www.ks5u.com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www.ks5u.com高二语文二调考试答案1.A2.C3.B4.B5.D高☆考♂资♀源*网 6.B(A.成分残缺,缺谓语,在“开始”之后加“出现”。C.搭配不当,“形成”与“思想境界”不搭配。D.不合逻辑,“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应为“谁又能确保他们不为权钱所动”。)7.D8.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就“夜航充满艰险,就更没有根据”)9.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当,诗人的状况是逆境难熬,情绪郁闷)10.D11.B12.A13.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14.D(而:表顺承/表转折;为:介词,表被动/表目的,为了;之:代词/音节助词,无实义;以:都是连词,“因为”)15.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16.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文言文译文】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高☆考♂资♀源*网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高☆考♂资♀源*网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17.高☆考♂资♀源*网(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逐渐(慢慢)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2)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来代替牛,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采分点: “爱”,状语后置,主谓倒装)(3)(您)想开拓疆土,使秦楚等国来朝贡,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落后外族啊(采分点:辟,朝,莅等)18.(1)山村生活: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自然环境:首联写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颔联写晚风清凉,明月皎洁;颈联写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总说1分,分说4分)(2)“何须”二字表面上是诗人自我安慰,对前途不再有期盼(自己年纪已大,不需要灯结花来报喜),实际却饱含内心的痛苦(1分):流露出诗人的衰老感(1分)和怀念故园的愁绪。(1分)19.(6分)(略)1)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2)有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3)有的诗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一点2分)21.(1)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2)夔州人民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3)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4)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4分)22.第一问:“变”在注重于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第二问: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中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4分)23.BD(B、说“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文中没有依据;D原文的意思是“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24.甲方观点: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乙方观点: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25.答案示例:孔子是一座巍巍高山,是一座高耸地在大地上支撑起人们精神晨曦的山,晨曦不会散去,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座可以披云见日的高山。(5分)26.这个命题选材立意有较为广阔的空间,题中的导入语很好地诠释了“本色”的内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成就自己的事业……吃透题目的意思,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入题的最佳角度。写记叙文,表现某个人在其一方面的“本色”;也可以发表议论,谈自己对“本色”的内涵、意义的理解,提倡一种正确的人生观。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