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

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

ID:10129053

大小:3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6-11

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_第1页
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_第2页
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_第3页
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_第4页
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桶油正经历低油价“阵痛”:海外项目有得有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封面故事】走出去获取“权益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姚冬琴|北京报道  春夏之交,万物勃发。但石油行业却仍然被裹挟在深深的寒冬中。  从去年6月至今年1月,国际油价大幅跳水60%,给全球石油行业带来重大冲击。今年5月以来,国际油价震荡回升,但仍徘徊在每桶60美元上下,与去年6月创下的每桶107美元高点判若云泥。  “一场石油行业的‘严冬’已经来临。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业的中海油已感受到了浓浓的寒意。”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0883.HK、CEO.NY、CNU.TSX)董事长、刚刚调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

2、中石油”)董事长的王宜林在中海油2014年年报中如此表述。  不仅中国油企,全球石油公司都有了“过冬”的感觉。更何况,与国际石油巨头相比,中国“三桶油”尽管体量庞大,但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不占优势。  自2008年那一轮国际油价暴跌之后,2009—2013年,中国“三桶油”海外并购金额合计超过1000亿美元,以至于有人把那5年称作石油行业的“中国并购时代”。巨额且快速的海外并购成效显著,中石油坐上了全球第四大油企的宝座,另外“两桶油”也都进入了前50强。  并购同时为中国油企在海外获取“权益油”(指石油公司根

3、据油田所占股份权益分成获取的原油,又称“份额油”,区别于原油市场买卖的“贸易油”)开辟了广阔前景。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权益油气产量估计超过1.3亿吨。  不过,行业“严冬”中,也许是时候收拾、整理一下大手笔采购到篮子里的菜了。中国油企海外资产的经营管理、运行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  比如,今年2月,中央巡视组在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巡视后指出了该公司海外经营资源配置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些油气项目收购程序不够规范,尽职调查不到位,有的实际运

4、行效果和预期差距较大;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有的多年没有产出等问题。  与上一轮收购潮相比,这次油价暴跌后,“三桶油”在国际并购市场上集体表现低调。《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三桶油”海外项目收购金额不到30亿美元,相比2013年下降了90%。业内分析认为,“三桶油”步伐放缓主要是对海外业务发展战略转型的考虑,“三桶油”从重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海外资产的效益。  在“三桶油”集体低调的时候,另一支力量却异军突起。2014年全年,包括洲际油气(600759.SH)、熔盛重工(1101.HK)等在内,民营企业

5、海外投资油气规模超过22亿美元。  一位民营上市企业老板指出,在低油价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或将迎来海外并购的好时机。  海外“权益油”帮中国进入“千万桶俱乐部”  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是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被称为“千万桶俱乐部”国家,三国每天的石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  5月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石油产量排在世界第四位,本土石油产量每天只有400万桶,但如果算上我们在海外每年1.3亿吨(1亿吨相当于7亿~8亿桶)左右的“权益油”,以及中国投资所撬动的产

6、量,中国也可加入“千万桶俱乐部”。  “没有中国过去这10年左右接近2000亿美元的投资,哪有这么多产量。”陈卫东表示,“千万桶俱乐部”成员对国际油气的供给和需求影响最大。其中,中国供需两旺,在目前全球石油市场呈现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投资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对外投资,增加全世界石油供应,而这一轮国际油价下降,和国际石油供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有关系。  周大地说,“国际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

7、跌到五六十美元,中国每年净进口3亿吨(约21亿桶),一年省1000多亿美元,一下子把我们过去的投资也就补回来了。”  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估算,油价下跌10%,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拉动在0.1%~0.2%之间。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国油企走出去,就是奔着获取“权益油”去的。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掌握资源,也希望在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中学习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同时,中国公司自己去开采的时候也可以控制成本,兼顾商业利益。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权

8、益油”的作用还在于对冲风险——国际油价即便涨得很高,中国可以既是买家又是卖家。  海外项目有得有失,正经历低油价的“阵痛”  不过,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各大石油公司正经历一轮资产缩水、减支增效的“阵痛”。企业在高油价下并购的一些项目,就存在亏损的风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