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ID:10122364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历史新教材教学有感道德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次判断的系统。社会需要青年学生成为接受道德价值体系,并以道德原则指导自己行为的人,故而需要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是一门孤立的说教课程,它更多地借助各种载体达成育人目标。历史学博大精深,其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德育精髓是其他科学无法拥有的;历史学具体生动,其在汲取他时代和他民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行动的裁决和对人生的设计的德育功效是其他科学无法替代的,所以它是道德教育最理想、最有效的载体。就历史教科书而言,包蕴历史学德育思维,展示二期课改育人成果的新教材,凸现了历史学科的最新理

2、念、目标、内容、要求、实施途径,体现了求真、求是、理解、宽容的态度和放眼世界、乐观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既显性,又隐性,其中的科学教育、社会教育、文化认同教育、现代意识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等丰富的学科德育内容,已成为每一位新教材的实践者进行学科德育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高中历史新教材对于学科德育的裨益。一、科学教育科学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一种价值观。历史教育需要之,因为它会使人实事求是,严谨处事。历史是现实问题的追溯,它不仅告知人们:是什么,更要提警示人们:为什么。道德教育需要之,因为它能褒善黜恶,垂训后世。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

3、育,是训练其历史研究方法论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学科德育的良好方法。比如,在新学期的导言课上,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告诉学生:从本体视角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因人们对其认识的不同而改变本真形态;从认识论视角看,历史又是主观可变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思考与描述之中。随着新史料不断被发现,新答案将层出不穷。历史学允许有多种诠释,更认可多元理解。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求真、求是、理解、宽容是历史研究应有的态度。在新教材的学习中,有关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理应贯穿始终。再如,在学习“金属工具”一课时,笔者向学生介绍金属工具的概念

4、和特征、产生的时间和地点、划分的种类和意义,还向学生讲述了借助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科学进行史学研究的事例。笔者问学生:越王勾践剑为何历经2400多年依旧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毫无锈迹?并告诉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19785年,历史学家在复旦大学,借助静电加速器,利用原子核研究设备对该剑作了无伤害检测。结果发现,该剑的剑身含铁、铅量较低,主要为铜、锡。剑格处含铅量较高,表面经人工氧化处理,剑格花纹处含硫量较高。经科学分析,越王剑带来的许多历史之谜迎刃而解。这则事例说明,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研究中随处可见。其实,新教材中,还有许多科学教育的生动素材,诸如人

5、类的起源、断代的探究、服饰的演变、陶器的发明、建筑的产生、种族的形成、人群的迁徙,等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可引入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世界,以多元的视角理解问题的能力。二、社会教育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提话语和基本论题,也是社会学的起家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部社会学理论都是以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进行陈述或阐释。社会教育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是作为探讨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学的研究核心,更是启人心智的道德教育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程社会教育,帮助学生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培养

6、学生成为健全的“社会人”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新教材复习课中,笔者有意将“国家”、“公民社会”、“基督宗教”、“启蒙运动”、“儒家文明”这五个看似无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组成“人与社会的关系”课题,告诉学生: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由血缘部落到国家,再到公民社会的发展历程。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类只能以群居方式共同生活。那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个人必须遵守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共同习惯与规则。进入文明社会后,国家诞生,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于人与国家的关系。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公民社会逐渐形成。信息时代,人类使用电脑等智能化的机器系统地大量处理和生产人类所

7、需要的知识,信息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此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多地是注重和谐。然而,有关人与社会的关系,东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与界定:西方社会认为,人类通过主体化方式摆脱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个体与群体契约关系之上建立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基督教文化中的“约”(新约、旧约)和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约”(社会契约)均体现了这一内涵;而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华文化则推崇宗族式的和谐,赞美儒家、道家、禅宗精神释义为表现形式的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人与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