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

ID:10114556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0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垓下之战》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文节选于《项羽本纪》,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通篇气势磅礴,情节起伏,脉落清晰,展现了西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让后人具体感受到战争的宏伟气势和激烈程度。作者以一种对悲剧性人物个性化的体验和感觉,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极具生动形象、贴近人性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已经学过了诸如廉颇、蔺相如、韩信、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有争议,找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加深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学习目标1.深层体悟,把握项羽性格。2.制作卡片,归纳知识重点。重点难点1.历代对项

2、羽的评价。2.一词多义中的虚词。教学方法1.拓展视野,深入理解。2.精选问题,以点代面。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检查背诵“霸王别姬”部分。2.回顾课文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2段):战前形势。第二部分(3--5段):战争经过。①第三段:霸王别姬②第四段:东城快战③第五段:乌江自刎第三部分(第6段):战后局势。二.新课教学(一)深层体悟项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把他编在“本纪”之中,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项羽的推崇和敬慕,但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英雄人物,选取本课提到的几个经典场面,我们来开一个小讨论会。通过讨论让我们更加走近这个人物的内心。(这个环节中学生肯定

3、有很多种说法,现列出学生最有可能想到的说法)1.论项羽将他兵败的原因归结为:“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说法1:项羽英勇善战,战无不胜,这里这样说虽然不是全对,但反映了他有不甘的心态,死到临头不服输的英雄之气。说法2:这里表现了项羽死不悔改,恃勇自负的特点,项羽的失败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司马迁说过:“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

4、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2.讨论:你怎样看待项羽的东城快战?说法1:我认为英雄就该如此,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也不放弃自己的尊严,也应该乐观豁达,项羽此时毫无惧色,反而把性质非常严重的垓下之战当成一次痛快淋漓的发泄,把生死置之度外,真乃豪杰。说法2:我不认为项羽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值得称赞的,在没有最后定局,他就认定自己必死,他输掉了整个国家,却还为一次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以拥护自己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人不配做统帅,只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易中天的说法: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快战,决战有求胜的想法,而快战只求痛快一时,不过逞强示勇

5、而已,完全不计后果。作为统帅本应选决战,即使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放弃胜利的希望,象项羽那样觉得胜利无望便自暴自弃,只求一个痛快一个漂亮的亮相和谢幕,太幼稚了。3.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在临死前的话才是最真实可信的,“乌江自刎”这节中项羽在乌江亭长要渡他过河时拒绝并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籍独不愧于心乎”这句话反映了项羽的什么内心活动?说法1:项羽因“虞姬死子弟散”心生惭愧,因而不肯过江,即便过江败局已定,于是不渡乌江,表现他的知耻重义。说法2:我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的内战使人们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

6、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楚汉相争多年,民不聊生,连一向好战的项羽也对战争产生了厌倦,于是想结束战争。4.项羽为何不渡乌江,但至今难有定论,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项羽的竞争对手刘邦及后来的文人政客是怎样评论项羽的?(1)《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把自己和项羽的成与败归结为::“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解析:在刘邦看来,项羽败就败在其用人制度上的重大失策。(2)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7、“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解析:杜牧诗句针对项羽兵败事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不能做到能屈能伸,致使英雄大业失败,杜牧有政治思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杜牧写这首诗是借题发挥,自我激励,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3)北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说: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