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

ID:10110243

大小:170.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5-26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例如理想落难的王子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使学生深刻领会本单元教材在思想内容上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让学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审视自我,关注社会,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仍然要把朗读训练作为教学重点。老师要在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扎实有效

2、的指导。2、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关注学生字词等语文知识的积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3、要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的实际,将课文的精神实质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并正确地加以引导。4、了解本单元一些相关的文体知识,试着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逐渐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可以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中找出例证,诠释诗歌中的种种意象;《行道树》的象征意义,可由学生归纳得出,并从多角度分析课文的内容。《第一次真好》主要写的是人生体验,教师应着

3、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阐述其深远的内容;《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在内容上异曲同工,相映成趣,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我的信念》内容比较纷繁,可试着让学生自己进行梳理;《〈论语〉十则》重在谈求知和修养,要指导学生领会要旨,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必要的文言文词语,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总第17~18课时一、教学课题:理想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课文中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2、学习诗中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3、学习本诗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4、培养朗读兴趣与能力。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2、通过多种朗读

4、方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揣摩感情基调。3、通过启示、点拨和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把握作者高超的语言能力和修辞能力。思想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能力目标: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中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2、本文是如何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的?3、本文是如何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的?4、培养朗读兴趣与能力。四、学习方法导航: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常识。如作者流沙河的人生经历、诗歌的朗读技巧等。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抒发

5、的真情和深意。3、通过评论、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人生理想的认识。4、通过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五、教学用具:课件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同学们,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在山的那一边》这首诗,诗中说“在山的那一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二、新课教学: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蜕、缀连、倔强、洗濯、玷污、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

6、可望不可即。2、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1)各自练读。(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一般不作限制。)4、范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学生边听读,边注意节奏。)5、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揣摩朗读的感情基调。注:第⑴—⑹节,注意读出明朗坚定的语气,要有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力。第⑺—⑻节,要读出悲壮、沉思的语气。第⑼—⑾节,要读出劝告、警醒的语气;最后一节要读出欢快、奋发的语气。6、赏析课文:要求学生六人一组,对

7、课文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订正。)参考:①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②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年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理想有时代性,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节的标

8、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