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结尾行为十五式

课堂结尾行为十五式

ID:10106468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课堂结尾行为十五式_第1页
课堂结尾行为十五式_第2页
课堂结尾行为十五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堂结尾行为十五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结尾行为十五式总结式它通常是指教师和学生对所教的课进行系统地总结、概括的一种教学结束方式。它又可分为:第一,归纳总结式。它是教师和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出一篇课文所要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教学结束方式。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可以用这种方式总结课文: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知识丰富的农家少年)作者抓住了他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抓住了他的外貌、语言、行动等特征进行描写的)这样,就全面地总结出了这篇课文的重点知识。第二,演绎总结式。它是教师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来总结

2、一篇课文的教学结束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能扩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蛇与庄稼》时,可以采用这种总结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什么叫事物的简单联系?什么叫复杂联系?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何重要意义,然后要学生思考:在我们身边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简单联系?哪些是复杂联系?弄清这些联系对我们有何帮助?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把知识面延伸到书本之外。练习式内容讲完了,可以安排适当的练习来结束教学,巩固所学知识。练习一般应是书面练习,而是最好安排需要学生思考的主观性测试题,数量、难易要求适中,以求

3、架起一道知识通向能力、接受通向操作的桥梁。比如学了“描写”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写一段景、一个人的肖像或一个小场面;学习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知识后,可以选一则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提炼出一个观点。通过练习收尾,时间固然要长一些,但其效果是很好的。畅想式如《穷人》有个戏剧性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针对这样的结尾,教师一般这样结束课文: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渔夫看到酉蒙的两个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神态?他会说些什么?桑娜会说些什么?他们会做什么安排?以后又为两个孩子做些什么?以《桑娜拉开帐子》为题,要学生

4、展开想象。悬念式教师在结束课文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索。如《凡卡》教学结尾,可留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假如爷爷接到了凡卡的信,他会接凡卡回乡下去吗?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变吗?这些问题萦绕在学生脑际,使他们深深关心凡卡的命运。联系式这是一种把知识勾连贯通加深推广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做结尾,教学显得自然活泼。常用的方法有首尾联系,新旧知识联系,课内外联系等等。第一,首尾联系。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中间、结尾常常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因而,收尾就必须与

5、开头的导语呼应,并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比如在讲《荔枝蜜》时,导语是:“大家很害怕蜜蜂,因为它能蛰人,蛰了人很疼痛。那么,我们能不能因蜜蜂蛰人而在心里贬斥它呢?为此,我们看一看散文家杨朔同志对蜜蜂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吧!”收尾时我们是这样与之呼应的:“学习了《荔枝蜜》这篇散文,使我们深受启发,作家对蜜蜂的认识是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其最终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蜜蜂蛰人是它的防卫本能,正因为如此,方显出它的个性和力量,也才显得可爱。更可贵的是,蜜蜂能够酿蜜,为人类做贡献,精神崇高。因而我们要爱蜜蜂,更要向那些像蜜蜂一样酿

6、造生活的人学习。”这样,照应了开头,前后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时即嘎然而止,学生沉浸在对蜜蜂一样的人的敬仰之中,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意义。第二,新旧知识联系。在新课结束时,把与此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讲解,“温故而知新”。比如在讲《六国论》结束时,就再一次提到《过秦论》;讲《论积贮疏》结束时,再一次联系《过秦论》和《六国论》,让学生在“温故”中理解“积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讲《过秦论》结束时,引出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文章,让学生理解“论”“说”这类文章用记叙、描写蓄势,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的表现技巧。此法对

7、语文这种“螺旋式”学科的教学来说是十分适宜的。第三,课内外知识联系。就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大到课外,用课外来弥补课内的不足,从而增加学生知识的容量。比如在讲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后,又介绍了作家的《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万卡》《第六病室》等小说的梗概,使学生了解契诃夫创作题材广泛的特点。讲了莫泊桑的《项链》后,联系生活结束,让学生把玛蒂尔德与自己所见所闻的人加以对照,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激发式收尾时用极富魅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

8、思维。收尾并不意味着把知识滴水不漏地做全部交待,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回味、补充、延伸的余地和机会。这就要求结尾时不必把话说完,丢一半留一半。同时,语言也不能太直白,而应当含蓄、蕴藉,耐人思索。比如在讲完了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之后,问学生:“古人尚且为复兴故国,重振江山而不惜捐驱赴难,那么我们今天华夏子孙能不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努力吗?”用反问问句式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学生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