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

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

ID:10099369

大小:5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25

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_第1页
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_第2页
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_第3页
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_第4页
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生的目的问题(一)元辰共五节36段☆既定的目的已经太多(01-06)☆太多的目的终如竹蓝打水(07-13)☆有比无强:不能拂人好意(14-22)☆心安是故乡(23-29)☆无胜于有(30-36)既定的目的已经太多01这里讨论的是哲学意义上的目的,即那种天造地设、勿须证明的目的,究竟有还是没有?这一问题实在很难说清楚,但它象司芬克斯之谜,一直缠绕着人类心灵,使人无法安然前行。尽管你可以不回答,却不能不面对。因为它实在左右着你对整个人生的看法。这一讨论历史上已经进行得很多。几乎一致的看法是,哲学意义上的人

2、生目的应该是有的,否则何以成其为人成其为社会。然而,遍寻古今圣哲的论著,又很难找到能为整个人类接受并实现的共通目的。难怪有人怀疑,作为人生历程必须争取的那种目的,究竟是否存在。学识广博、造诣极深的哲学家张中行在《禅外说禅》一书中提出“目的难证”。他说:“人生有没有目的?以我们现在所知的宏观世界为背景,象是不能给目的找到靠山。”“其实,设想有目的,性质不过是小生意想赚大钱,自我膨胀。常说的‘活得有意义’,‘这辈子没白来’,以及‘佛以一大事因缘出世’,等等,也是这种奢望的表现。奢望的根抵是信仰。信仰有用处,

3、或有大用处,是可以由它取得心安。但心理的满足与事实如此是两回事。这引来的问题就是:有目的是好事,可惜象是没有。”确信其有者,失误往往在于:把人的需要当目的,忽视了目的客观性;把目标当目的,忽视了目的终极性;把个人信仰当目的,忽视了目的普遍性。02尽管身陷重围,人类仍然心有不甘,坚信目的会有。古往今来,几乎每个人都在惨淡经营自己的人生目的,企盼自己的梦幻成为现实。更有人生理论家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人生理论和人生模式,提出各式各样的价值标准、道德原则、行为方式、供人们判断、选择、遵循,于是就有了观念、行为、效果

4、,有了大千世界、人生百态。这倒也十分自然。远的不说,近十多年来,中国大陆就曾经一度风行尼采的“超人意志”理论、萨特存在主义理论、西方拜金主义理论以及因气功兴起而带来的成佛成仙理论。甚至都市里的乞丐也要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拉帮结派,为帮主和自已的人生目的而奋斗。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稍有权势,便强迫他人奉信自己的人生理论,利用他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历史上的宗教领袖和无数帝王不是宣称自己是上天的代表,与生俱来的目的就是引导和统治人类,浩浩荡荡进入理想的天国么?各式各样的目的产生各式各样的人生方式。为权的,毕

5、生目标是“囊括四野,并吞八荒“;为利的,终生目标是“封妻荫子,金银满箱”;求名的,不惜“一将功成万骨枯”;求财的,哪怕“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钟情的,上天入地死死生生觅知已;纵欲的,声色狗马花天酒地愿死红粉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都落得命丧黄泉、烟消云散、只恨命不长。当然,也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慷慨悲歌和“替天行道、揭竿而起”,“精忠报国、肝脑涂地”的英勇壮举;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浩然正气和

6、“天下为公、立党为公、一心为公”的豁达胸怀。如果要我们作选择,当然是赞赏后者而不是前者。问题在于我们选择的是人生方式而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人生目的。有时候我们把人生方式也称之为目的,这实际上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已。从理论上说,“唯嫌抉择”;从事实上看,我们都在现实时空生活,不能不有所抉择。过不好人生目的这一关,永远别想进入“唯嫌抉择”的境界。03说人生有目的者自有他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需要理论。需要与生俱来,具有客观性,因而目的好像也与生俱来,也是客观的了。关于需要理论,我国古代的荀子就说得很清楚:“

7、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而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礼论》)。《礼记·礼运》也指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认为满足的顺序是从低到高排列,需要层次越高,生命越有意义,越合目的。此前,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则认为,人最根本的需要只有一种,是过剩的力比多起的;人生原动力是性,是过剩的力比多必须发泄;由于人的意识归根到底由

8、本我、自我、超我相互制约与满足而形成,三者比配关系不同,力比多发泄或升华的途径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成为罪犯,有的成为精神病者,有的成为运动健将、艺术家、哲人或领袖;人生的目的,就是找到有利欲望满足而又符合社会道德的力比多升华途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也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的需要,并指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层次的、具有个体性与整体性、无限性与不满足性等属性,满足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废除生产资料私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