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

ID:1009481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1页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2页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扬中市西来中学杨勇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彼此是相辅相成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不过,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

2、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教版》的实施过程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1.激活学习所必须的先前经验,通过梳理、归纳,使学生对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初三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随着学习的逐步推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  例如,在第2章第三节《奇妙的

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先前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学生回答出两种制氧气的方法: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和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接着让学生回忆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来。前面两个都是基础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就能把旧的知识重现出来。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教师才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比前面两个问题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教师再问:为什么不能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怎样才能把高锰

4、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改成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呢?为什么要这样改?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制氧气的两种方法所用的不同的发生装置,但这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制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归纳出气体发生装置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样,通过重现已有的知识,再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比把旧知识简单重现,把新知识硬塞给学生的做法效果更为明显。  2.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对

5、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被控制在预设的程序中。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创造性,教师的职责是要把学生这种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而不是去操纵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维。(1)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不是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

6、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这组对比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后决定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有的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基本上没有学生认为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很快反应就停止了。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就更强烈了。这时教师再作引导: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出的二氧化碳还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呢?问题一下就明朗了:

7、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所以应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  又如:在第三单元《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在导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性质时,设计一个探究实验:用两个小烧杯分别装入蒸馏水,再分别滴入酚酞试液,用一个大烧杯把其中一个小烧杯(A)和一瓶浓氨水罩住,在另一个小烧杯(B)放在大烧杯外面,观察现象。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都感到很好奇:前面学习的物质的变化一般都是不同的物质混合以后或者改变了温度等外界环境才发生的。而这个实验只是三瓶液体安静地放在桌上,会有什么变化呢?很快“奇迹”就发生了,小烧杯(A)中

8、的液体逐渐变成了红色,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起来了,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种看不到的微粒在运动的结果,使到两种物质接触,发生了化学变化。  (2)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