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94367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5
《在课改中处理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种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课改中处理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种关系——山东省优质课评比随感济南市教学研究室程菊2004年10月在济宁市举行了山东省地理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30余名来自于各地市的选手参加了比赛,此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旨在展示课改成果——让不同地市、不同类型的选手通过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战演练展示对新一轮课改的理解和阐释。我们有幸担任了此次活动的评委,面对30余节设计各异的地理课,结合平时调研下校听课的情况,感觉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在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的同时,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误区。活动结束后,我
2、们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一致认为:教师们已将新的教学理论引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地理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教师中心型”的教学有向“学生中心”转移的趋势。但仔细观察,有些地理课以及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关系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关系知识经济,首先要有知识。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主动积极态度的基础;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第一层次、最基础性的目标。如果我们教师盲目的夸大了“能力”的功能,不能从本质上理解“知识”与“
3、能力”的含义和关系,就会将我们的地理教学引入歧途。从目前的课例来看,有的课既没有按照课标要求完成知识的传授,也不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是把做大量单调重复性的习题、试卷误认为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有的是热热闹闹没有主题、没有思想只追求表面形式的一节空课。强调培养人的能力,情感,态度,并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认为基础教育不宜过早提从“知识经济”转移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由于强调提倡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放弃了学生知识的学习。我们不能因知识更新快,就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
4、掌握。相反,越是知识更新的快,越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2.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闻道在先,而且负有国家和民族的重托,理应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相反,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好,教育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因为学生的主体性在不同的年龄和学习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像小学生、初中学生正是一些良好习惯养成的年龄段
5、,如果一味的“夸大”其主体地位,可能会将他们引入歧途。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是不要教师讲解,更不是不要教师指导,课堂的阵地、讲课的形式还是需要的。不过教师的讲解不能是照本宣科、平铺直接,不能简单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各类问题,对全班学生产生乐于思考的感染力;应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有效展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3.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并不排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不能把接受性学习与注入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划等号。在一定意义上,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理念、原则和学习方式,它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现在把它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提供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是本次参赛课中最常用一种学习形式,目的是为了体现新课改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有的讨论式却成为了放羊式,分组流于形式,讨论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限制,让学生漫无目的的随意发散,使得学生的讨论没有主题、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使教学没能达到期待的目标。有些课的设计还停留在追求表面上的热热
7、闹闹,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误认为是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也只是停止在学生肢体的动,而没有达到真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在采用发现学习模式时选题一定明确恰当,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要准确,师生活动要做到放的有度,收得及时,达到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自主思维活动的统一。研究性,探究性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不是每堂课都能采用的。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要因人、因时、因课而宜,不能一刀切。无论什么形式,落实教学目标是目的,必须把严格要求放在首位,把知识与能力是否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评价的第一要素。4.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的关系强调现代
8、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但不能取代教师的职能;教师要明确手段是为目的服务,而目的是通过手段来实现。参赛的课普遍存在“现代媒体替代教师,电脑替代人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