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

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

ID:10092277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5

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_第1页
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_第2页
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_第3页
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_第4页
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姜伯驹院士——“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作者:何小亚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5525    更新时间:2005-9-27近日,读了《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5年3月16日5版)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的专访,知道姜伯驹先生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正在实行的“新课标”,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笔者非常敬佩姜伯驹先生关心基础教育,力排众议,积极行使政协委员权利的行动。但对姜先生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1.姜先生认为:“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课程改革对

2、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体系几乎不变,内容修修补补,增增减减;二是在保持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体系。我们国家从解放初至今,数学教育几乎是每隔十年就有一次较大的改革,这些改革都属于第一种。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的实践并没有表明,我们国民的数学素养有了多大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数学。相反,倒是有不少人讨厌数学。君不见我们培养出来那么多的奥林匹克选手还有几个在玩数学呢?就拿我国的数学研究水平来说,王元院士和丘成桐院士都经常在各种场合说中国的数学研究水平离世界一流水平还差得很远很远。教育部的调查表明(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社,2002.5.P71~78):旧课程存在着诸多有目共睹的问题,比如反映在学习内容上的问题:“过分追求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学习内容在不同层度上存在“繁、难、偏、旧”的状况;数学教材类型贫乏,选择余地很小。“又比如在学习方式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对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重视不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实验和多样化的探究或学习,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方面。”数学新课程改革是在广泛汲取了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后采取第二种方式。既然第一种方式仍存在着那么多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另起炉灶”呢?至于说教

4、学上出现的一些“混乱”也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教学上出现一些“混乱”就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姜先生承认,学生的学业负担跟数学课程内容的多少没有关系,主要责任在考试.现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乱”也还是由考试这个指挥棒引起的.事实上,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欢迎新课程,但又害怕升学考试还是按以前的旧方式进行.由于担心自己的学生、孩子考试吃亏,于是就出现了“家长找老师补课,补旧教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随着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而消失.2.姜先生说:“‘新课标’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几个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如果没有理解错误的话,姜先生所说的“水准”应指的

5、是数学知识的难度。数学教材知识难度的高低并不能说明数学课程的优劣。美国六七十年代搞得轰轰烈烈的“新数学”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增加教材知识难度,强调公理化演绎推理和数学结构的一项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我国目前的“全民”所学的奥数,也因其过难所造成的公共危害而被叫停。姜先生作为一个研究纯数学的数学家,担心数学教材“水准”的降低而使国人的数学水准降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首先,在这个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社会,有许多比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信息需要我们的学生去处理,我们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都学统一的公理化数学。也就是说,社会是一个复合体,我们需要纯数学理论型的人才,也需要

6、应用数学型的人才;我们需要传播数学的人才,也更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的技能型人才。1929年和1930年,清华大学并没有因为钱钟书先生的数学考了15分,吴晗考了0分而分别将两人拒之于门外。这几十年,中国的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虽然有“水准”,但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呢?又培养了几个数学大师呢?其次,新课标的“水准”真的是总体水平比多年实行的几个数学教学大纲低吗?从姜先生的讲话(“不讲证明,数学课就失去了灵魂。”)中我们发现,姜先生非常看重数学推理证明。不过,您所说的数学推理证明仅仅是数学中的一部分,属于演绎推理的范畴。数学需要演绎推理,但从科学发现的角度来说,更需要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符合情

7、理(经验)但并不具有必然性的推理。大多数数学概念的提出和数学定理的发现,先是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提出假说,然后经过演绎推理的论证才得出来的。由于我们过去太注重形式运演的演绎推理,忽视了科学发现的合情推理,所以造成了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解答别人给的现成问题,学得越多,就越来越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真正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的数学落后的真正原因。有感于此,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经寄语国内的数学工作者:“要在本土上有自己的问题,让外国人跟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