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

ID:10091478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_第1页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_第2页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_第3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说课表学校北仑区江南中学学科历史与社会教师姓名史燕儿说课时间说课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时)——“秦岭—淮河分南北”所在章节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三课重难点及解决对策重点一:了解在东部季风区内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重点二:理解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用课件中的表格和图片以及足够的教学时间来突出重点内容的学习“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课时的难点。教学中用课外资料和一组循序渐进的提问来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教材地位分析在学习了《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第二两课之后,课标2-5

2、要求“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依据课标教科书安排了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以“秦岭—淮河分南北”、“东西部差异”和“交流和互补”三目来分解第三课课题。本单元第一、第二两课主要围绕“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展开,第三课的第一课时“秦岭—淮河分南北”一目主要探讨“中国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这一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

3、构上还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鉴于本地地处南方,完成“南北方差异的比较”中的“北方部分”,对南方学生来说更多地是凭借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缺少实际的真实的生活体验,所以如果不是上校外公开课,可以事先安排课外“访问北方人”的社会调查,因为学生们生活的圈子周围已有很多来南方打工的北方人。如果没有时间预先安排社会调查,上课时就从学生对“南方生活、生产经验”的了解开始(或是结合曾在北方生活过的学生的实际体会)。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教学步骤设计整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环节分明,层层递进。“比较南北方人们生活方面的差异

4、”是本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特点,比较感性;分析“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课的第二个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难点所在。教师在提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时,并非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直接抛出,而是借助几个简单的、“欲擒故纵”的设问:依你分析,造成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与什么有关?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存在多久了?(生答)“橘过淮北则为枳”,同学们相信吗?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图”,补充一定的课外资料,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理解“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气候因

5、素的差异”。到这里为止,课标中要求探讨的“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仍未完成,因此第三环节设计了“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第四环节设计了“傣家泼水节(补充了课外资料)”,由此让学生真正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业环节设计为“调查宁波水果市场的水果都来自哪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再一次呼应课标要求。板书主要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差异西北干旱区生活方面尤其是气候因素的差异青藏高原区北方地区一月均温年等降水量秦岭淮河≤0℃≤800毫米东部季风区▲▲▲▲~~~~~~~南方地区生产方面≥0℃≥800毫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