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

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

ID:10091449

大小:4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5

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吕航有幸在金秋十月听了两节高一的课,两位女老师温文尔雅,舒缓含蓄,节奏随和;课堂上以人为本,重在引导,交流轻松惬意。现就第一节课做些许浅陋的评价。在笔者看来,即便是高中教学,这语文课的韵味也应该出自朗朗的书声,出自对字词句篇的深入揣摩,出自教师的抑扬蕴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出自对文本的深究细问人文契合……而欲使语文课有这种独特的“语文味”,其本源必是来自教师,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先有此种韵味,方能带领语文课堂走进语文之佳境。藉此初衷,我关注了这节课上“细节的精彩”,比如,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度,课堂语

2、言的美妙,整节课的环节设计的精炼,教学形式的灵活,课堂意境蕴味的优雅等等。一一节课的深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对教材处理得精当与否。整体观察王老师执教《金岳霖先生》这节课时,我们可以了解她整个的教学设计,导入——设问——研讨——交流,环节井然,起承转合皆备。可是语文课堂的韵味应该是基于细节的“人、文”契合,执教者显然在这些诸多细节处理上做得很不够精致。例:教师开始的导入取向是一个不小的败笔:我们看中央十套的《大家》栏目,不是浙江台的“大家”……大家的含义有两种……一个“大家”写的另一个“大家”的故事……这样

3、一种靠“名”起课,将名人“圣化”的导向,意图在迫使听者不得不整肃起来,这显然和汪曾祺文笔的风格截然背反,使得文本原有的亲和幽默淡然的气韵难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实现。这个问题凸显出来的是执教者的一个错误的教学理念,关注了“名”家,却没有关注之所以名的要义所在,不能与所教的文字保持一定的风格接近,这无疑会使自己的课堂基调定位出现偏差。二全节课就文本解读的整体,执教者是设置了一个问题和两个活动:1、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是怎样的人,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以文中的细节为依据)2、在你选中的细节中,你认为哪个地方最能表现他的这种性

4、格,试加以点评。3、与同桌交流。我们先分析问题一,其实教师设置的这个问题是不错的,但是教师读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听的人马上感觉到的一点,执教者教学的目标指向是矛盾的。矛盾所在:教师着重强调了“汪曾祺”三个字,可能是为与导语中的“大家”相呼应,这样一来,听者马上意识到,执教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向到底是文本内容还是笔者风格,如果教学目标指向文本内容,那么本节课讨论的是金岳霖其人其故事,那么,“汪曾祺”4就是一个无须强调的赘词;如果教学目标是指向汪曾祺的文笔风格,那么金岳霖如何便无须大篇幅探讨。执教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

5、标,才不至于提出如此模棱两可的问题,空泛而缺乏明确指向。这个矛盾果然在后来的教学中发生了冲突:例如:在交流金岳霖“怪”的时候,有个学生提出“摸出个小动物”这个细节问题时候,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这样的:师:他(指金岳霖)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怎么样?生:甚为得意。师:一般人都是忍着的。生:很不在意,说明他直率坦诚。师:那汪曾祺有什么态度?生:汪曾祺觉得他有赤子之心,像个孩子。师:可见他(汪曾祺)是挺欣赏的,把这段话读一读,感觉一下汪曾祺写的时候的神情(请注意是神情而不是深情)……很显然这里教师的教学指向就出现了问题,问题的

6、核心在讨论“金岳霖”何等样人,而教师却撺掇学生揣摩“汪曾祺”写作时候的神情,这样将文本内容和作者杂糅一起来讨论的状况不能不说是执教者教学目标设置上的不明不白造成的。事实上,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尤其回忆性记实散文永远离不开作者与文中人物的深情相对,本文就是作者对一位师长的深情追忆,本文的学习目标应该放在体味金岳霖先生人格魅力所在,体味文本人物的真性情,这才是值得作者一写,值得我们一学的根本所在,然后归结出汪曾祺对美好人事的伤感、对未来人事的殷诚期待。这样才不至于架空文本,而在细节品味中体会出一个的平常、恬淡,克制、

7、内蕴、风采的大哲学家形象。三我们再来分析第二三两个活动设置。郑板桥有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课应该上得简单明了,才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专家在我们耳边说:“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因此,语文界在努力探索着新的课堂授课模式,执教者很显然在这两个活动的设置上是遵循了课改的范例,意图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我们使用哪一种教学方式,首先要考虑:“适合吗?”这节课让我的思索在继续:不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8、是必要的,但合理的也同等重要。整个课堂交流近三十分钟,而这过程中,学生真正静心读书的时间连六分钟都不到,很明显的一个教学结果是学生对课文未能深入研究。课堂交流用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低层次的琐碎的师生问答交流贯穿其中,一些基本的对话都不能使得学生的认识提升,教师的角色蜷缩于学生的匆促浏览和浅表交流之下,使得这长长的课堂交流变成了低调处理,毫无波澜的温吞水。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