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6497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4
《落实科学发展观 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邓襄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顿文柄作为邓襄镇的新农村建设负责人,我严格按照要求,深入村组户进行调查走访,进一步掌握村情民情,结合其它村新农村建设人员走访情况及全镇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漯河市召陵区邓襄镇是一个近郊型乡镇,镇政府距漯河市4公里,西邻漯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接万金镇,北靠召陵镇,南临西平县。京珠高速、漯周高速、漯平高速、漯阜铁路、漯周公路、漯上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古邓襄寨遗址”、“邓湖莲歌”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全镇下辖20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165个村民组,总人口4.1万人,耕
2、地4.3万亩,总面积41.2平方公里。共有34党支部,960名党员,以食品生产、机械加工、塑料制品生产、生猪养殖、葡萄和黑木耳种植等为主导产业。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我镇通过新农村试点到新农村经验推广,目前在全镇已经成功完成了韩店、庙李、张庄、前安、洼张等村的基础工作,全镇的新农村工作正在向新的层次迈进。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5经过我的调查走访,虽然该镇在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村都呈现出一些共性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低下,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等,具体情况如下:(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2008
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庙李村位居首位,人均收入5100元,而皇东村位居未位,人均收入380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相差很多,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1300元,导致了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太大。并且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生产属粗放式的,加工能力低,缺乏产业化经营。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都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
4、入严重不足。(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2007年,我镇农业人口39000人,劳动力资源213205人,劳动力转移7000人,转移部分初中生仅占30%,而小学或以下文化的达65%,未转移部分初中生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为此,我镇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低下,即使转移出去也只能干重活、粗活。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
5、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
6、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8个村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三、几点建议5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调研走访情况,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镇、农村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
7、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抓好统筹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镇及农村社保制度的统筹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