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480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4
《浅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知识,应多深入研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设计精彩课堂;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形成感性认识,并进行一定的探究性学习,才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关键词:效率课堂兴趣探索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98-01数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逻辑性强,影响范围广。数学成绩的提高对其他各科的学习都会有重大的帮助。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提高数学素养。以下
2、,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把握课堂,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5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使课堂变得精彩,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学数学的抽象成份较多,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如何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而又具体,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那根敏感的神经,从而高效地吸收课堂教学知识便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老师善于策划课堂,那么学生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跟着上来了。首先,精彩课堂离不开精彩的导语,这是一堂课能否精彩的关键。不少老师
3、喜欢直奔主题,以为可以更快完成教学目标,表面看是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殊不知如此行事却往往容易使学生精神疲惫相当一部分同学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语设计的关键在于利用初中生心理的特点,把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课堂内容中来。导语的内容必须设计得新奇、有趣而又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导语的设计,通常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例如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一个flash,引导学生关注、进入教学内容,从而也为课堂进一步深入做铺垫。5其次,正
4、式讲解知识时,有些教师习惯于填鸭式教育,课堂上讲解详细,面面俱到,但学生往往会把概念混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也不明显。其实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完全有能力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课堂设计中,应多进行师生互动,可设计较多学生参与的情节。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学内容来教学,学生教得对了,教师引导学生一齐点评鼓励,稍微夸大渲染,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并吸引其他同学关注;学生教错了,往往更能引得同学兴致尽起,满堂轰然。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讨论,学习的过程完全变成自己的兴趣活动,便能于无形之中学到
5、知识提高能力。再次,结尾的设计也要独具匠心,才能在课余使学生数学兴趣得以保持。结尾一般都是对本堂课的总结,在知识点总结后再结合有关历史人物的相关逸事进行激励,或设置一些有趣味的问题让同学思考,使他们能在课堂结束后仍然兴致不减。如讲解“数列”并小结结束后,以“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来引发同学继续思考,激发他们课余继续主动学习数学。2体会生活,激起兴趣,提高素养5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数学自然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地单纯讲解课本知识,为教学而教学,就会因单调枯燥乏味而使学生兴趣尽失。数学的知识有很多是能从现
6、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了运用,学生们头脑中自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精神处于亢奋之中,知识自然较易牢固掌握。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数学学科也如此,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基础上来学习知识的。比如几何各形状的学习前,学生头脑已经有了各种形状的概念:轮子、黑板、五角星,桌椅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物品原型,可以作为理解抽象知识的一些形象原型,从而帮助学生更扎实地领悟和理解。通过生活问题、生活经验来构建生活课堂,既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抽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
7、老师只会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学生没有联系到实际生活,往往不能深刻理解,而当学生真的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也会束手无策。因此学以致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探索学习,深入研究,提高素养学习离不开记忆与模仿,但高效的学习过程却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与模仿,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独有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不是纯灌输的效果所能达到的。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学习,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研究主题,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
8、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相互间交流探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通过探究之后,获得的知识不容易忘记,印象更深刻,也能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5以教材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也是学生对知识的发掘。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完成训练,形成知识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