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413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口腔恶性肿瘤并发口腔念珠菌病的机制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口腔恶性肿瘤并发口腔念珠菌病的机制与治疗摘要:临床调查研究显示,身体各部分恶性肿瘤的患者常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在癌症患者中十分常见,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瘤)以及接受全身化疗的患者以及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晚期癌症患者尤其高。本文就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时念珠菌病感染口腔的可能机制、致病念珠菌的特征和种类,介绍一些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和值得讨论的问题。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25%~50%健康人的口腔、消化道、阴道可带有念珠菌,
2、但并不发病,当宿主防御机制降低时,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机会感染。目前已知的念珠菌有81种,仅有7种有致病性,即白色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和假热带念珠菌。也有人将除白色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统称为非白色念珠菌。5近年来,临床调查研究显示,身体各部分恶性肿瘤的患者常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在癌症患者中十分常见,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瘤)以及接受全身化疗的患者以及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1]。晚期癌症患者尤其高。1口
3、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发口腔念珠菌病的可能机制口腔念珠菌的致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离不开病原体、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并发念珠菌感染,可能有恶性肿瘤自身引起的机体变化和针对恶性肿瘤治疗造成的结果两方面因素。1.1恶性肿瘤自身引起的机体变化陆笑等经过对口腔内无义齿,未经放化疗、手术以及刮治,口腔内龋齿未治疗,未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口腔鳞癌患者口腔内细菌的采集培养发现,病变区黏膜存在菌群失调,有白色念珠菌等外籍菌检出。1.2口腔黏膜屏障的破坏口腔黏膜屏障是口腔中最
4、重要的防御屏障,其正常功能和形态下能够抵御大多数病原菌对黏膜的侵袭而避免感染。口腔颌面部肿瘤,特别是口腔鳞癌多呈溃疡型,表面不光滑,多有糜烂。坏死和糜烂的组织为细菌提供大量营养物质,降低了氧化还原电势,阻碍了唾液的清洁作用。1.3唾液屏障的破坏5唾液屏障也是口腔中抵制病原菌感染的功能性屏障。拥有正常质和量的唾液能够有效地冲洗黏膜、抑制致病菌的黏附和生长。不少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是唾液腺癌能使唾液分泌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冲刷能力减弱,使念珠菌容易附着。2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情况有哪些2.1手术引起的组
5、织结构变化一般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都采取联合根治术的方法,将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全部切除,以求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会导致宿主局部区域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这种微生态失调包括口腔念珠菌的大量生长与繁殖,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2.2抗肿瘤治疗引起的结果目前,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治疗都从某些方面直接或间接促进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2.3放疗引起的组织损伤Paula等研究发现,口腔癌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在放疗后上升了14%。说明放疗对于口腔念珠菌感染有
6、明显促进作用。放疗对口腔组织的破坏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放疗可使口腔黏膜机械保护功能受损,破坏黏膜机械屏障;②放疗后涎腺组织常出现腺实质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唾液量减少,黏稠度增加,酶活性降低,蛋白分泌失常等变化[2];③放疗可导致局部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念珠菌作为口腔正常菌群有可能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感染,外籍念珠菌也更容易在口腔定植、繁殖[3];④放疗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低下。2.4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5现今普遍使用的化疗药物多是非选择性促凋亡药物,常引起多系统感染和骨髓抑制。这
7、对于口腔念珠菌的繁殖和致病显然是有利因素。另外,有学者推测,一些化疗药物如甲氨喋呤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四氢叶酸缺乏,从而使细胞增殖受阻。而口腔上皮细胞生长更新活跃,若缺乏四氢叶酸,常导致口腔溃疡和并发感染,甚至成为致病菌侵入机体的门户[4]。2.5其他抗肿瘤药物作用以往,普遍认为,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菌群紊乱,引起包括口腔念珠菌在内的多种病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5]。3口腔癌症并发念珠菌感染的治疗由于肿瘤患者局部和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常不易控制,而一旦发生口腔念珠菌病将导致治疗计划
8、中断,严重者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传统的唑类药物对控制包括念珠菌在内的真菌感染普遍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近年来对于耐药性念珠菌的发现,研究者们正在寻找一系列新的对抗念珠菌感染的药物和手段。4结论大量研究和调查显示,口腔恶性肿瘤并发的念珠菌感染与肿瘤自身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抗肿瘤治疗带来的结果密不可分,研究和发展更多能有效阻断和减少这两项因素影响的预防手段正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5[1]陆笑,高宁,王昌美.口腔鳞癌对口腔粘膜菌群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