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370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摘要: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目标,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代替政治思想认知的培养。本文就此探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问题。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38-02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更是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已形成的高度上,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为此,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了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意义,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难点之一。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所谓情感,就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或反对、愉悦与愤怒、乐观与悲观等两极性特征。所谓态度就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它是个体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外化出的对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并可用语
3、言表现出来的观点,因此态度的成分将明显包含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信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性社会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系统化、理论化、观念化的情感体系,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情感教育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其关系是递进式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情感教育的完整过程。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就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一、以知识激起
4、情――形成学生的外部情感体验6在这个情感水平层次,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及历史课外书籍的阅读,或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从中受到的感悟与启示,或对某些具有情感教育因素的历史感知,或通过教师移情的感染,从而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表示认同,愿意接受,同时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并产生情感上的体验,形成相应的外显行为。但这时情感仅处于情感体验的层面,尚未内化而转变为情感态度,仅仅是暂时的、肤浅的,其表情行为上的喜怒哀乐及言语上的赞同、惋惜和反对,也往往不固定,转瞬即逝。如教师讲述岳飞抗金的有关史实时,当讲到在开封郊外朱仙镇,岳飞大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欲直捣黄龙府时,学生会喜形于色,内心受到鼓舞
5、;当讲到岳飞被迫接受宋高宗班师回朝的命令,感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抗金大好形势由此逆转时,学生会感到惋惜;当讲到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惨死于风波亭,年仅三十九岁时,学生会深感悲痛……随着教师的讲述,随着情节的变化,学生的面部会相应出现表情的外显变化,或喜、或惜、或悲,这些外显行为的变化,说明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已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岳飞这一历史人物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直接的、真实的情感流露。在“接受”这个情感水平层次,教师要善于烘托情感氛围,选择恰当的易被学生接受的切入点。在选择切入点时,既要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情感因素,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
6、。在“接受”这一水平层次,学生所实现的情感目标是属于低级水平,只要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表示接受或认可,并呈现外部表情和行为的变化,就达到这一水平层次的要求。“接受”是情感教育目标的初级水平层次。6二、以情连结知识――确立学生内部的情感态度在这个情感水平层次,学生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价值的判断,形成相应的价值倾向性,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并在情感上确信其价值的存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对历史反思评价的过程,是褒是贬,是赞扬是批判,无不体现在对历史事物判断评价之中。如学生从南朝无神论者范缜绝不卖论取官的高风亮节中,养成求真、求实和
7、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德的熏陶中,确立历史的责任感;从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确立历史审美情趣;从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远大志向中,感悟历史的使命感;在“确信”这个情感水平层次,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通过移情,烘托强烈的历史情境,为了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教师必须“动之以情”,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既要深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