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2946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3
《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患者先行DSA下窦道造影,明确病变范围后置留导管行臭氧窦道内注射。臭氧浓度为30ug/ml,总量约15~30ml,随后即用医用透明膜覆盖15分钟,每日1次,7~15天为1个疗程;随后按外科常规冲洗换药处理。结果16例患者痊愈,1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具有疗效显著,简单安全等优点。【关键词】臭氧;感染;窦道慢性窦道是通达组织深部的盲管性创道,多因局部反复感染所致。窦道形成后易
2、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再破溃,常规处理效果较差。我科联合外用医用臭氧灌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17例,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其中原发性感染8例,枪击伤患者6例,术后感染形成窦道3例。窦道最长达12cm,最短4cm,平均8.2cm;窦道直径0.5~3.5cm,平均1.8cm。窦道最浅为4cm,最深达9cm,平均6cm。窦道形成时间最长的近2个月,最短者15天,平均为28天。41.2治疗方法:局麻后由窦道旁的正常皮肤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窦道
3、底部,后端接20ml内含造影剂的注射器,DSA下多角度透视行窦道腔内造影,进一步明确病灶大小、深度、有无分隔,随后引入导丝置留5F导管至窦腔内(根据病变需要截取适当长度),末端以肝素帽封管,外固定导管。对较大窦腔则先予以切开,充分引流冲洗,边缘行适当搔刮,再留置导管。返病房后予窦腔内注射浓度为30ug/ml臭氧20~30ml,封闭导管口,随即用医用透明膜覆盖15分钟,每日1次,7~15天为1个疗程;同时常规予抗生素冲洗换药等处理。对腔内较多分泌物需充分引流,同时做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臭氧注射完毕注意观
4、察患者不适反应。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窦道口完全愈合,1年内未见复发;好转――窦道口溢脓渗液减少,窦道深度变浅;无效―――窦道组织无明显变化。2结果17例患者分别经12~30次(平均18次)医用臭氧窦道内注射+外科常规冲洗换药治疗后,共有16例患者窦口消失,内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达到临床痊愈(94%)。随访1年未见复发;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因故中断返回当地继续治疗。3讨论4窦道是伤口长期不愈合,一端位于深部组织,另一端通向体外的盲道,多见于污染性的伤口或切口,异物排出亦较多见。主要病因异物存留、脓肿
5、治疗不当或引流不畅以及某些先天性因素等,非手术疗法一般欠佳。前期动物实验已证实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颈椎间盘脱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臭氧治疗窦道的可能机制如下①灭菌抗炎作用:臭氧可以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过量的活性氧属;刺激拮抗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而产生抗炎作用[3];同时臭氧可使内皮细胞释放NO[4],加速失活组织分解,促进炎症消退。②止痛作用:Bocci认为臭氧注射时可产生“化学针灸”,同时臭氧可抑制无髓伤害感受器并激活抗损伤系统产生止痛效果。③臭氧可使红细胞
6、内2,3-DPG含量增加,减轻局部组织的缺氧。同时臭氧注射时产生的压力对粘连的组织机械性分离亦起一定作用。臭氧联合外科常规冲洗换药治疗窦道的优点①臭氧制备简单,病房内即取即用;价格低廉且没有耐药性。②臭氧的半衰期极短,很快分解为O2和氧原子,而氧原子又很快合成为氧分子,所以臭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③臭氧作为气体在组织中弥散良好,促进药物与窦道底部失活组织密切接触,充分发挥其范围的优势。④臭氧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多次注射亦不易增加局部感染的机率。4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的常规浓度为30ug/ml,患者均无特殊不适反
7、应。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可能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损害,因此注射时要选择精确显示浓度值的臭氧发生器。治疗剂量则根据窦腔大小适度调整。本组病例6~12个月的随访未见复发,值得临床尝试。[参考文献][1]俞志坚,何晓峰,陈勇等.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4):366-369.[2]何晓峰,俞志坚,滕皋军等.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9):827-830.[3]BocciV.Ipoteticimeccanism
8、idiazionedell,ozoneneltrattamentodelconflittodiscoradicolare.In:Ceccherelli,RicciardiA,eds.Lombalgieelombosciatalgie,Criterididiagnosiecura.Torino:EdizioniLibreriaCortina,1998:331-340.[4]ValacchiG,BocciV.Stu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