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2770
大小:34.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3
《北宋时期代表书家在汴京的雅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宋时期代表书家在汴京的雅集研究 摘要:北宋时期,汴京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在此会聚,如徐铉、王著、石延年、欧阳修、蔡襄、苏舜钦、刘敞、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等都有在汴京的生活经历。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苏比黄年长八岁,二人亦师亦友。苏黄在汴京为官时,经常以馆阁翰苑为中心,利用宫廷赐宴、贡举考校、馆阁曝书等机缘宴赏吟咏,挥毫泼墨,有些雅集活动被后世喻为“兰亭雅集”的重现①。以苏黄为代表的北宋书家在京师的聚合游从继承了魏晋风雅,又有所超越,形成了崇雅脱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富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生活范式,对后世产
2、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书法艺术;北宋;苏轼;黄庭坚;汴京;贡举;书法创作;审美观念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在北宋科举考试中,贡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宋一代人才多出于此,北宋代表书家欧阳修、苏轼都曾在礼部贡举考试中得中高选,为官后又都主持过礼部贡举考校,替北宋王朝选拔人才。北宋代表书家大部分都是通过贡举考校步入了仕途,北宋贡举制度之全面和缜密,多为后世所效法。10一、北宋的贡举考校每次贡举考试,宋廷都会选派德才兼备的翰林学士除礼部贡举,并任用一批三馆学士协助,以完成每年为宋王朝选拔人才的任务。为了防止考试中出现舞弊行为,北宋统治者制
3、定了非常详细的措施,除糊名、誊录外,贡举锁院制度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所谓“锁院”,是指考试举行之前,考官同日进入贡院,此后关闭院门,开始拟题、收领试纸、排定举子座位图,选日开考,直至考试结束、定出等第,考官方得出院,在此期间,均为锁院阶段。在锁院期间,不许回家住宿,不准会见亲友,不准与院外官员交往,以防止接受请托,营谋私利。锁院天数视考官人数和试卷多少而定。仁宗庆历二年(1042)二月初五日,知制诰富弼在《乞罢殿试疏》中说到省试有“三长”,其一即为“贡院凡两月余,日研磨差次,必俟穷功悉力,然后榜出。”②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谓:嘉�10二
4、年,余与端明韩子华、翰长王禹玉、侍读范景仁、龙图梅公仪同知礼部贡举,辟梅圣俞为小试官,凡锁院五十日,六人者相与唱和,为古律歌诗一百七十余篇,集为三卷。③北宋贡举考试是宋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北宋代表书家几乎都参与过贡举考试,每次参加考试的士子文人在考场上笔走龙蛇,翰墨淋漓,尽管考后还需要糊名誊录,但是可以想象出如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等人参加贡举考试的书迹一定很是精彩。只可惜现在已经无法见到他们的书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科举考试也是考生书写水平的展示。同时,参与评定试卷的考官也开始了短则一月,长则可至两月余的贡举锁院评卷工作
5、,在这段时间里,关闭院门,和外界基本上没有联系。因此在锁院期间,命题、监考、阅卷之余,大批文人士大夫聚集在一起,游戏笔墨发抒情思,吟咏唱和排遣寂寞成了经常的事情。贡举锁院由于有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北宋代表书家的参与,因此也兼具交际、娱乐和书法创作的功能,这就决定了贡举锁院同样有着交际、竞技、游戏翰墨的性质,在形式、内容、风格上具有文人雅集的共同特点。例如嘉�二年(1057)二月,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欧阳修与韩绛、梅尧臣等人锁院五十日,与众文士吟咏唱和,在文学艺术史上传为佳话。也就是在这一年(嘉�二年)的贡举考试中,苏轼与其弟苏辙同登进
6、士第,时欧阳修权知礼部贡举,领袖北宋文坛。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动朝野,欧阳修看后惊喜以为异人,准备以这篇文章为第一,但又怕是他的学生曾巩的文章,为避嫌疑,才作为第二名。这一史实苏辙有详细的记载:“嘉�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章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愈时与其事,得公(苏轼)《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愈(梅尧臣)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士闻之始�不厌,久乃信服。”④10在苏
7、轼兄弟应试的同时,其父苏洵持张方平的介绍信也拜见了欧阳修,并献上了自己所作的论文二十篇。欧阳修读了这些文章,认为具有荀子之风,并把这些文章上奏朝廷。欧阳修说:“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世。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⑤苏氏父子三人在京师一举成名,轰动朝野,与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是分不开的,苏轼对此也毫不讳言:“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欧阳修)则莫能至。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十有六年于兹。”⑥对于欧阳修的知遇之恩,苏轼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二、苏轼、黄庭坚贡举考校
8、时的唱和与嘉�二年(1057)礼部唱和前后相辉映,元�三年(1088)翰林学士苏轼知贡举,黄庭坚、李公麟等馆职为僚属,唱和尤盛。元�三年(1088)正月,苏轼领贡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