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

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

ID:10071706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23

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_第1页
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_第2页
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_第3页
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_第4页
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_第5页
资源描述:

《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求生而死:一种另类的自杀  摘要:求生而死的死亡从目的上看尽管与其他自杀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实际上与我们通常理解和判定的自杀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如果我们不把这类死亡归诸自杀类型下,就很难对其进行恰当的分类。因此,在灾难情景中行为者以求生为目的而采取的导致行为者自身死亡结果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自杀,一种另类的自杀。关键词:求生而死;自杀;意志因素中图分类号:B8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068-02在特定的灾难情景中,某人出于求生目的而采取了某种导致自身死亡结果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自杀?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对自杀的概念做出明确定义。“自杀”一词虽

2、然在日常用语中的含义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自杀”的准确定义或认定,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共识,而对自杀行为的准确界定,无论是在生命教育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对自杀进行预防和干预,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案件的判定和责任的划分,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7求生而死的死亡事件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往往把这类死亡归类于威胁死者之“生”的某些事件,但受害者的死亡显然又不是这些事件的结果。这类死亡的共同点是,死者的死亡都是死者自己的行为导致的,也就是说,死亡是死者自己行为的结果;另一方面,在这类死亡中,死亡本身并不是死者所预期的结果,死者行为的目的是求生。因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这种行为人

3、主观目的在于求生而客观结果却是自己杀死自己的“求生而死”的死亡是否应当被认定为自杀?“自杀”一词在日常用语中的意义仿佛尽人皆知,但对于某些具体的死亡是否应当归入自杀,却是模棱两可的,迄今为止也鲜有学者对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自杀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由于各自在按照他们自己所接受的惯常用法而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自杀”概念,导致人们经常无法在同一层面上对自杀行为的认定达成一致共识。而对自杀这一基本概念上的理解差异,又会导致在自杀认定问题上采取不同的立场和方法,甚至有的自杀行为往往被归入“意外死亡”而被忽略。二、自杀定义的探究7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将自杀定义为:“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

4、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作自杀”[1]。美国心理学家Hoeksema认为,自杀是蓄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的想法和自杀的行为处在一个连续体上,从产生自杀的想法开始,到结束生命终止[2]。美国司法判例认为,“自杀”显而易见的平常含义是指:“自愿并且故意地终结自己生命的行为或情形。”[3]汪堂家则将自杀定义为“主体自愿的自我毁灭行为”[4]。尽管对自杀定义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自杀”定义无疑都包含着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主观方面一般而言,行为总是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下发生的,但自杀者的行为及死亡这一结果是否正好是由这种

5、知、情、意而不是那种知、情、意所导致,却允许存在较大的争议。1.认知因素。自杀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死亡的结果,是基于这样一种预设:自杀者相信自己所采取的行为能够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种“相信”,是一种主观判断,与自杀者的常识、往常经验和认知水平有很高的相关度。事实上,由于“自杀行为往往是行为人在心理或情绪不受意识支配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主体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5],因而自杀者往往会存在认知障碍。如果我们容许把自杀纳入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研究范畴,就不应当把认知因素作为界定自杀的必要因素加以考虑。在现实操作层面,我们也无法知道死者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死亡的

6、结果,通常,我们只是在依据判断者自身的经验或诉诸于常识来推断死者“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死亡的结果。72.情感因素。当一个人坚信有高于生命的价值存在并致力于追求或实现这种价值时,他可能会自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我们却不能据此而把“自愿”作为自杀认定的必要条件。首先,死者是否“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无法得知。其次,对自杀的变态心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自杀者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疾病,或者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因而自杀行为往往并非出于自由意志的自愿。第三,有的自杀是出于自杀者的无意识,谈不上是否自愿的问题。第四,有的自杀行为可能出于外在力量的压迫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非出

7、于自愿。3.意志因素。通常,我们都假定自杀者是敢于放弃生命而选择死亡的人,自杀是自杀者意志操控的结果。部分自杀未遂者会再次出现自杀行为以及部分自杀者拒绝接受救助的现象表明,“求死”的意志因素对部分自杀者的自杀行为有影响。但对于源于突发的情感冲动的冲动型自杀而言,意志因素则表现不明显,甚至行为或结果正与意志相反。比如,有的自杀者在实施自杀行为至生命结束这一短暂的过程中可能已经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而产生了求生的意志,但自己却无法控制死亡结果的发生,其死亡结果就与求生之意志相反了。(二)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