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

ID:10062192

大小:4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23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_第1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_第2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_第3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_第4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带来了不可遏止的“去农村化”趋势,其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对乡土文化铲挖拔除式的毁灭、记忆掏空式的侵蚀造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使得以乡土文化为中心的非遗保护变成堂吉诃德式奋争。面对此情,必须注重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重估乡土文化的内卷化价值,基于异态共存的城镇化现实,对适应力不同的非遗实施异质化、特殊化保护,进而致力“后申遗时期”的非遗传承精细化与新型城镇化之契合,以实现城镇化与非遗保护的互动共融。关键词:城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

2、护;新型城镇化;互动共融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1-0075-05基金项目:广东省委宣传部2014年委托课题“发挥民间文化、地方风俗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作用研究”(WT1441)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谢中元(1979-),男,湖北宜昌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讲师,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19随着非遗保护的逐层深入以及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强力推出,“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2014年6月14

3、日作为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主题被设计为“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6月1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对此作了集中讨论。这意味着,从非遗保护视角对城镇化进行辩证审视以及在城镇化语境中研究非遗保护应该成为同步之举。近年来虽有少数研究者将“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并题观照,但仍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反思。而目前对于“城镇化”的研究缺少非遗保护维度,对于非遗保护的研究也缺乏城镇化视角。因此,并置二者并对关涉其间的概念和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一、“城镇化”概念及其“去农村化”表征19

4、城镇化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与社会变迁,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但是国内学者对城镇化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城镇化、城市化、小城镇化、农村城镇化等概念的运用也处于杂糅并生状态。“城镇化”最早可追溯至西班牙人塞尔达(ASerda)1867年在其著作《城市化基本理论》中提出的“Urbanization”概念。该词词头“Urban”意指“都市、城市”,词尾“ization”表示行为的过程,即汉语中的“化”,整词指称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且以城

5、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镇”的人口规模比较小,有的甚至没有“镇”的建制,“Urbanization”往往仅指人口向“city”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故称“城市化”,其实质是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核心理念的城市大型化和集中化,这一发展趋势被法国学者戈特曼(Gottmann)1961在《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一书中提炼为城市群理论。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演进方式不是单维度的实践过程。弗里德曼(JFriedman)将城市化划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两个层次,前者包括非城市景观转化为

6、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的地域集中过程;后者包括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城市文化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1]罗西(RHRossi)则在《社会科学词典》中将城市化解析为四层含义:一是市中心对农村腹地影响的传播过程;二是全社会人口逐步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三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四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2]尽管城市化概念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但毋庸置疑,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从低级到高级、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并不断在城市集中的过程。19

7、中国作为一个建立在分散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并设有“镇”的建制的发展中国家,其“城乡演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城乡之间还存在一种中间形态――‘镇’――意指小于城市、从属于县、以从事非农业经济社会活动为主的具有一定城镇基础设施的居民聚集区”,[3]从而具有与西方各国不同的城市化道路。基于此,中国的城市化意味着人口不仅向“city”(城)集聚而且向“town”(镇)转移,体现为以农村人口逐步向大中小城市和城市周边乡镇迁移为基本特征的城镇人口分散化和城镇数量规模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开始以‘城镇化’代替‘城市化’来描述这

8、种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包括地域转移和职业转移)的现象。因此,自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城市化、农村城镇化与农村非农化并举,这是在中国国情下的特有的现实抉择”,[4]以致有人把“旅行”至中国的“Urbanization”一词直接译为“城镇化”。[5]有研究者因此将中国城镇化划分为“基于中心城市集聚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