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61024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3
《在实践中感悟 在探究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究中发展 【摘要】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实践性很强的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主体探究情趣和活动为途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科学知识的灵动,在自主探究中燃烧智慧的火花。【关键词】探究;科学;学生;教学;教师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实践性很强的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自
2、主质疑、大胆求异中能动地学习,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爱科学、用科学的目的。一、创设情境教学,引发探究灵感《论语・述而》中说得好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科学教师更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强烈欲望,点燃学生渴望探究科学知识的火种。如学习《小杆秤的研究》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菜市场里个别小商贩通过在杆秤上做手脚,来达到短斤少两赚黑心钱的事吗?如果是你被宰了,你是否知道呢?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孩子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但就是不知
3、其所以然,疑虑重重中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在接下来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研究中,学生探究情绪高涨。继而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还主动分析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见把具体的知识性生活情境搬进课堂,就事引导学生自主生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并能在实践中感悟学习科学的方法,在探究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鼓励大胆求异,注重开发思维4学生是求知者,他们的学习主要来自于老师的指引和帮助,需要老师的启迪与引发。例如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将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两盆液体中,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然后,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
4、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再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沉下去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又都浮起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教室里炸锅了。甲同学说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同学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乙同学站起来说不能这么确定,也可能是糖水、味精水,溶解了糖或是味精的水也能使它浮起来。丙同学又接着说让马铃薯沉下去的这盆水有可能是清水,也有可能是淡盐水,浓度不够也浮不起来。最后,丁同学站起来说:“上面三位同学的思路使我受到启发,我们不能确定这两盆水到底是什么水,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浮的一盆水比沉的一盆水密度大
5、。”这样的教学,在教师指导性提问的帮助下,不但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来自于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与“共振”中得到了开发。三、注重实验探究,亲历求证体验4《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教《神奇的水》中“水的表面张力”这一教学难点时,教师先以“一枚一元的硬币到底能装多少滴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在探究活动中,负责滴水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往硬币上一滴一滴地滴水。其他同学认真地从正、侧面观察水在硬币上的现象,并
6、轻声数数以获取正确数据,直到水溢出来为止。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猜想与事实相差太大了。其实,水就像长了手的人一样互相紧拉着,一枚硬币上能装好多的水。紧接着,教师又以“这满满一杯水究竟能放多少枚回形针”把孩子们引入了更神秘的“境地”,膨胀的探究欲中掺杂着幼稚的“迫不及待”。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研究……课堂气氛紧张而又热烈,孩子们活泼而又有序。大量的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言之有物”的表达内容,还让他们学会了用“言之有序”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流。愉快的沟通传递着智慧,人人都成了科学探究的主人。孩子们通过对“水满而不溢”――“‘
7、拉力’不够时水就会流走”的研究,不仅对“会‘团结’的水”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还感受到了水的张力的大小,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总之,科学课堂追求的是一种探究的佳境。教师应站在发展的高度,将教学视点落实在学生的主体探究情趣和活动上,因势利导,把所涉猎的每个研究的问题沉淀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在深刻的体验中感悟科学知识的灵动,燃烧智慧的火花。参考文献:[1]赵长林教授新著《科学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一在人文与科学之间》[2]韩晓岩《科学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部曲》[3]邬继军《科学教学中的“思维共振”》[4]赵明芹《培养学生持久地学习科学课的兴趣》,《甘肃教育》2008年
8、第11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