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市政工程造价的目标管理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市政工程造价的目标管理初探 摘要: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及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与管理,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目标管理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前言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在保证工程能够使用的条件下,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工程造价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通过控制
2、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促进投资管理的完善,提高投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市政工程,推进城市大建设。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1市政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据统计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25%~75%,而在实施阶段仅为5%~725%,所以加强对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意义尤为重大。特别是市政建设项目的标准、方案的确定、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如果一个市政项目在决策阶段出现失误或者制订的方案和实际情况有重大出入,投资预算出现偏差,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达不到预
3、期的投资效益。例如某市利用外资改善城市供排水管道项目中,项目可研时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后来在实施阶段变更为HDPE缠绕波纹管,供水管道可研时用玻璃钢管道,实施时变更为PE钢骨架复合管道,仅主材一项就增加30%左右,因此我们应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确定方案,这样才能有效遏止大量超额和大量节余现象。二、把握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之所以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投资控制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是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
4、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的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强化意识,增强观念,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设计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熟悉建材价格与投资预算,把技术经济、设计与概算有机地结合起来。71、加强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优化设计,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和综合效益选择设汁方案。严格落实限额设计,实行设计的奖罚制度2、严格落实限
5、额设计就是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与概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总概算控制施工预算。同时在设计中应当引入风险机制,实行奖罚制度,奖励那些设计方案优秀、节省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3、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招标主要包括施工招标和施工监理招标。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有效控制造价。三、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
6、。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71、规范招投标活动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在招投标过程中,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二是不断提高预算(控制价)切实搞好招投标;三是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的弱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等条件;四是招投标双方都要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
7、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经济实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工程任务的中标单位。2、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
8、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7要先算账后变更。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