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ID:1005966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_第1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_第2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_第3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_第4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学习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实际上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浓厚的政治色彩、复杂的知识体系、陈旧的范文以及枯燥的语法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果能将语言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融入一种积极、愉悦的情

2、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则不失为一块乐土。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转变;心灵契合点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98-01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忽略了情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1.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有正确地学生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51.1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

3、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1.2说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乐于与老师交

4、往,喜欢听你的课。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1.3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2.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5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课已经变得相当呆板、乏味,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自然减弱,把语文看成是一门深不可测的、不可触及的学科,从而对语文产生了畏惧感。不能学好和用

5、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这种现象已是极为普遍。我们很多年青人,甚至可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用错词句的现象比比皆是,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遗忘殆尽。作为教师,首先耍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总喜欢把对教师的好恶带到相应的学科中。《学记》中”疾其师而隐其学”,”亲其师而安其学”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只有对老师喜爱,才可能喜爱其所教的学科。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最朴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贴近语文、感受语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初体现。语文教育就是母语教育。母语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只有

6、热爱语文,才有可能进一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人文素养:3.深情导入,创设情景,渲染感情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课前深情的导入。渲染浓郁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能让学生人情人景,参与到教学中来。前苏联著名高级神经活动学创始人巴甫洛夫把语言看作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情感。深情的导入靠的就是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艺术。教师深情的导入,创设情景,渲染浓郁的气氛,很容易引起学

7、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情感,引起学生共鸣5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这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很好地运用朗读,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4.1教师范读,让学生从听中体会感情。教师要重视范读,并在范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8、叶圣陶)4.2学生自读,在朗读中领悟情感。课文是师生的具体阅读对象,教师怎样才能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呢?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情调.明确情理,激扬情怀,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5.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感受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5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了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就会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