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俶真篇校补

淮南子·俶真篇校补

ID:10051911

大小:187.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5-22

淮南子·俶真篇校补_第1页
淮南子·俶真篇校补_第2页
淮南子·俶真篇校补_第3页
淮南子·俶真篇校补_第4页
淮南子·俶真篇校补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南子·俶真篇校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85《淮南子·俶真篇》校補蕭旭靖江市廣電局《淮南子》21卷,是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1年)招集門客,于漢景帝、武帝之交時撰寫的一部論文集。于武帝劉徹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進獻於朝廷。東漢許慎、高誘作注(今本許注、高注相雜)。有清以降,眾多學者整理此著,成就斐然。千慮一失,智者難免。析疑訂誤,固有俟乎方來者也。本稿在前修、時賢的

2、基礎上作校補,誤者正之,是而不盡者申證之,諸家未及者補之。此為《淮南子》第二篇《俶真篇》的校劄,本稿以張雙棣先生《淮南子校釋》所依據的《道藏》本為底本。(1)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人謂之固矣;雖然,夜半有力者負而趨,寐者不知,猶有所遁按:寐,《莊子·大宗師》作“昧”,馬敘倫曰:“昧借為寐,《說文》:‘寐,臥也。’”馬敘倫《莊子義證》卷6,收入《民國叢書》第5編,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楊樹達說同楊樹達《莊子拾遺》,收入《積微居讀書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頁。。《莊子》“遁”作“遯”,古字

3、通。成疏:“遯,變化也。”此說是也。林希逸曰:“遯,失也。”鍾泰從之鍾泰《莊子發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頁。,未得。俞樾曰:“山,疑當讀為汕,《爾雅》:‘罺謂之汕。’藏舟、藏汕,疑皆以漁者言。”俞樾《諸子平議》,上海書店1988年版,第338頁。武延緒說同轉引自錢穆《莊子纂箋》,臺灣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第5版,第52頁。,章太炎、馬敘倫並申俞說章太炎《莊子解故》,收入《章太炎全集(6)》,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6頁。馬敘倫《莊子義證》卷6,收入《民國叢書》第5編,商

4、務印書館1930年版。。王叔岷曰:“(俞)說殊牽強。茅坤評《淮南子》:‘山疑作珠。’亦是臆說。古人設譬,多以舟、車對舉,《記纂淵海》59引此文山正作車,最為可貴。惟《淵海》晚出,未知何據?或改山為車,亦未可知。”王叔岷《莊子校詮》,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25頁。又見王叔岷《淮南子斠證》,收入《諸子斠證》,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334頁。“山”讀如字《文選·雜體詩》李善注引司馬彪曰:“山,陸居者。”,不煩破讀改作,《文選·雜體詩》、《頭陀寺碑文》李善註二引《莊子》並作“山”,《書鈔》卷137、《類聚》

5、卷9、71、《御覧》卷67、394、768、《事類賦注》卷16、《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51、又續集卷27收稿日期:2011年1月17日發佈日期:2011年1月19日頁碼:45/45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85引亦並作“山”。《莊》書固以“山”、“澤”屬文,《天下篇》:“山與澤平”。趨,《莊子》作“走”,《文選·頭陀寺碑文》李善註、《白帖》卷29引《莊子》作“趨”,義同。《說文》:“走,趨

6、也。趨,走也。”互相為訓。《釋名》:“疾趨曰走。”(2)物豈可謂無大揚攉乎高注:揚攉,無慮,大數名也。攉,讀鎬京之鎬。陶方琦曰:《文選·蜀都賦》注、《江賦》注、《吳趨行》注、《莊子》《釋文》引許注:“揚搉,粗略也。”是許本攉作搉,與《說文》同。又《大藏音義》82、84、87引許注:“揚搉,粗略也。”按:《慧琳音義》卷82、87引許注並作“楊榷”,卷84引許注作“楊槯”,徐時儀曰:“槯,據文意似當作‘榷’。”徐時儀《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4頁。陶氏失檢。《文選·魏都賦

7、》李善注引許注:“搉,揚搉,略也。”《莊子·徐無鬼》:“頡滑有實,古今不代,而不可以虧,則可不謂有大揚搉乎!”郭象注:“㩁而揚之,有大限也。”《釋文》:“掦搉,《三蒼》云:‘搉,敵也。’許慎云:‘掦搉,粗略法度。’王云:‘搉略而掦顯之。’”《三蒼》:“搉,敵也。”“敵”當作“敲”,形之訛也。林希逸曰:“揚搉,提掇發揚而論之也。”宋·禇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引呂註:“揚謂發其幽,搉謂核其實。”《廣雅》:“揚搉、無慮,都凡也。”《廣韻》:“搉,揚搉,大舉。”《五音集韻》作“搉,揚搉,大舉”。“搉”、“攉”正

8、俗字,《干祿字書》:“攉、搉,上俗下正。”《龍龕手鑑》:“搉,俗;正作‘攉’。”傎矣。《六書故》:“搉,《說文》曰:‘敲擊也。’又作攉,《漢書》:‘揚攉古今。’”《漢書·敘傳》今本作“揚搉古今”,顏師古注:“揚,舉也。搉,引也。揚搉者,舉而引之,陳其趣也。”《弘明集》卷12譙王《論孔釋書》:“想二三子揚攉而陳。使劃然有證,祛其惑焉。”四庫本作“揚搉”。字又作“揚較”,《漢書·古今人表》顏師古注引張晏曰:“略舉揚較,以起失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