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5.20《石钟山记》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语文 5.20《石钟山记》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ID:10047703

大小:301.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2

语文 5.20《石钟山记》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1页
语文 5.20《石钟山记》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2页
语文 5.20《石钟山记》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3页
语文 5.20《石钟山记》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 5.20《石钟山记》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三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钟山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桴止响腾(fú)无射(shè)B.栖鹘(hú)磔磔(zhè)C.石穴罅(xià)窾(kuǎn)坎镗鞳(tà)D.汝识之乎(shí)噌吰(shēnɡ)答案:C解析:A项“射”应读“yì”;B项“磔”应读“zhé”;D项“识”应读“zhì”,“噌”应读“chēnɡ”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自以为得其实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自以为得之矣④得双石于潭上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①③④⑤

2、,得到;②能够;⑥心得。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词类活用,D项没有活用。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D.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答案:B解析:A项“莫”通“暮”;C项“函胡”通“含糊”;D项“识”通“志”。5.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D.此余

3、之所得也答案:C解析:A、B、D三项判断句;C项倒装句。6.诵读时,语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有大石/当中/流B.有大石/当/中流C.有/大石/当中流D.有/大石/当/中流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

4、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8.下面四个“笑”字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余固笑而不信也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因笑谓迈曰④而笑李渤之陋也A.①心中感到可笑②干笑③高兴地笑④讥笑B.①讥笑②大笑③会意地笑④嘲笑C.①不以为然地笑②喜笑③得意地笑④讥笑D.①讥笑②干笑③苦笑④嘲笑答案:A9.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选出正确的一项()A.孤

5、寂清冷B.僻远幽静C.奇险怪异D.阴森可怖答案:D10.对夜游石钟山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B.文中用了“磔磔”“噌吰”“窾坎镗鞳”等贴切的拟声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些拟声词又都是联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C.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D.作者对儿子说的一段话,表明了他深信自己通过实践已找到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的原因。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1—15题。喜雨亭记注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

7、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名,吾以名吾亭。”注: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到凤翔府任签判。喜雨亭在凤翔府城东北。文章开头说明命名之由,也指明了文章的主旨,扣一“喜”字而写。第二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