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40370
大小:168.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22
《湖南省浏阳一中10-11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浏阳一中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试题高二历史(理科)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命题:罗润华 审题:陈凤辉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①井田制的崩溃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出现了私人讲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2、D.墨家思想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4.最早提出与“以德治国”相似的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5.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有: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权神授④仁政()A.①
3、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7.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8.“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
4、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A.提出“致良知”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9.宋代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10.下列哪些是明代“心学”的内容:①“心即理也”②“宇宙便是吾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
5、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12.真正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3.戏剧家莎士比亚借作品中人物之口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现代主义思想14.《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A.达
6、·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15.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初期三杰的是()A.但丁B.薄伽丘C.彼特拉克D.毕加索16.以下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D.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17.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使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B.促使了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C.促
7、使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促使了欧洲人民思想的解放18.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19.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是()A
8、.新教的创立B.《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C.德国的四分五裂D.信仰得救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21、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