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1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1

ID:10037873

大小:85.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2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1_第1页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1_第2页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

2、yè”。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

3、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1)答案:C。解析:C项中“‘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解释错误。“

4、漫道”,即别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意思。(2)答案:C。解析:“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说法有误,这里“右”倾,应为“左”倾。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

5、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D。解析:这首词通过描写女词人对大自然的变化异常敏感,从而表现出她爱春惜春的情怀。词人清晨起来,残酒未消,忽忆起昨夜朦胧中的“雨疏风骤”,而产生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感叹。用语通俗,却情浓意深,含蓄丰厚。把握了词作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然后从微观上对词句进行分析鉴赏,就可以判断选项的正误。A项分析了“不消”二字的深层含义。从词作的“雨疏风骤”和“海棠依旧”等句中可体会到词人抒发的是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故A项是正确的。B项对“绿肥红瘦”的分析鉴赏侧重于炼字炼意方面,道出了词人炼字的新奇之处,

6、也是正确的。C项是对词作思路的概括,也是正确的。D项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的,很明显,词人是寓情于事,融情于物,并非“真抒胸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念奴娇 昆仑      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1)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横空出世”,横在空中

7、,高出人世;“莽”,苍莽无际;“阅尽”,看尽了,经历了。首句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B.“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披雪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千条万条玉白色的巨龙在飞舞。“三百万”,数词虚指用法,形容很多。C.“安得倚天抽宝剑”,“安得”,怎么能。“倚天抽宝剑”,即抽出倚天的宝剑。“倚天”,形容剑极长,靠在天上。D.“把汝裁为三截”,形象地写出了改造自然的巨人形象。“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写昆仑山经过全人类的改造,化害为益,全世界人民“凉热”共享。(2)对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主要运用描写的手

8、法,写昆仑山高、雪多、害大。而通过“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作结,过渡下文。B.词的下阕,描写、抒情、议论三者有机结合,展示诗人改造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勃勃雄心。C.此词借“昆仑”来喻帝国主义这座大山。通过对巍然出世、横亘太空的昆仑山的描绘与想象,以高昂激越的浪漫主义热情,抒发了改造旧世界、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