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33329
大小:382.50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05-22
《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概述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和意义21.3可行性研究的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62工艺设计方案82.1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TRT)82.2转炉煤气回收182.3转炉余热锅炉装置273总图运输333.1厂区概况333.2总平面布置353.3竖向布置353.4运输353.5绿化及消防363.6总图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64电力374.1概述374.2高炉炉顶压差发电374.3转炉煤气回收及余热锅炉374.4照明385给排水405.1概述405.2高炉炉顶压差发电405.3转炉煤气回收415.4转炉余热锅炉415.5排水416
2、采暖通风426.1当地气象资料426.2通风436.3采暖437自动化仪表447.1概述447.2设计原则447.3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系统457.4转炉煤气回收及余热锅炉系统478环境保护498.1设计依据及标准498.2工程概况498.3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508.4噪声528.5厂区绿化538.6环境监测和管理538.7本次技术改造的环境效益539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549.1编制依据549.2采用的标准与规范559.3工程概况559.4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5510节能6010.1编制依据6010.2概述6010.3综合节能情况6110.4节能措施6111消防6311.1
3、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6311.2工程火灾因素分析6311.3防范措施6412投资估算662.1概况6612.2编制依据6612.3投资分析6712.4投资估算表6712.5说明6713技术经济分析7313.1资金来源7313.2项目实施进度7313.3流动资金7413.4成本预测7413.5销售收入7413.6利润分配7413.7评价指标计算7513.8盈亏平衡分析7513.9敏感性分析7513.10评价结论75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述1.1项目概况1.1.1厂址地理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厂(以下简称西钢)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某市西林区。北距某49km,南距南岔55km。地
4、理位置为东经129º17′,北纬47º27′。四面环山,松花江支流汤旺河从厂东侧经过,汤旺河为西钢工业水源。西林河从厂区南侧经过并流入汤旺河。厂区距汤林线西林站西北约3km,汤林铁路、鹤伊(高等级)公路在厂区东侧经过,交通运输便利。1.1.2企业现状集团公司始建于1966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是中国制造业500强,2006年排名第422位。集团现有总资产44亿元人民币,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某市和阿城市,形成由一个核心企业、五个全资子公司和两个控股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已形成年钢2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年钢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5、是全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和黑龙江省属13家重点企业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建筑钢材和中型钢材生产基地。被省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誉名为“龙江钢铁的脊梁”。企业是某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税收约占全市的40%左右。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西钢现有铁矿、石灰石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轧钢等主体生产厂矿和辅料、动力、电力、制氧、运输及机修铸造等辅助生产厂,还有检化验、计控、通讯、安全环保、原燃辅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系统,是具有从采矿到轧材的全部主体工艺、辅助与公用设施各工序的钢铁联合企业。西钢1998年通过ISO1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2
6、年完成了质量体系GB/T9001-2000标准转换。企业多年来先后获得“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黑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质量、品种、效益标兵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建筑钢材和中异型钢材质量稳定,获得了国家建筑钢材实物质量金杯奖,并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和意义1.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1.1顺应形势,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迅速增加,但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却严重滞后于消费增长,使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预计在“
7、十一五”期间及以后相当长的的时间内,我国能源需求将呈强劲增长态势,供需矛盾继续加大。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与国际先进水平比则高出更多。能源的粗放利用,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度攀升,使得一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为此,国家提出了实现“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目标。要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就必须做到资源开发与节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