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ID:10016197

大小:29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1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_第1页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_第2页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_第3页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_第4页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三第五、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D.接受外国东西

2、易为异族奴隶2.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A导致瓜分危机B掀起革命浪潮C推动民族觉醒D兴起实业救国3.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民主

3、革命的认知和反思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5.“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

4、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6.“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7.1905年有人在演讲中说:“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

5、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这位演讲者是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胡适8.“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9.徐中约教授提出:“9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

6、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1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11.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

7、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12.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晚清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的经世致用之学。此转变的主因是A.内忧外患加剧,学以致用思想兴盛B.反清复明思想日盛,学者转学宋明理学C.西学东渐,学者趋之如骛D.戊戌变法改科举,旧学已不能使知识分子入仕途13.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8、,“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革命”话语影响极为广泛B.国民的权利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