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1003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0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古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来联系,并帮助表示判断,否定判断就在是的前面加上否定副词“不”。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很不相同,尤其是秦汉以前,它不用判断词,而是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如:制,岩邑也。 《郑伯克段于鄢》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郑伯克段于鄢》张骞,汉中人也。 《汉书·张骞传》有时候,主语后面还可以加上“者”字复指,引出谓语,这也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另一常见形式。如:吾所欲者,
2、土地也。 《韩非子·五蠹》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起义》这种句中用“也”字煞尾,并且“者”与“也”前后照应,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有时候,可以不用“也”字。如: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陈轸者,游说之士。 《史记·张仪列传》有时“者”“也”都不用。如:夫鲁,齐晋之唇。 《左传·哀公八年》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两例的主语和谓语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结构,这是判断句最核心的部分。否定判断是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上“非”,如: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论语·宪问》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战国策·魏策》此非所以跨
3、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这种用法的“非”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不是”,便它本身并不是判断词,而是否定副词,它是来否定谓语的,而不是用来否定判断词的,所以不是“不”与“是”的结合。 判断句的主语也可以根据语言环境省掉,多数出现在对话。如: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论语·微子》子曰:“非吾徒也。” 《论语·先进》下面谈一谈与判断词有关的几个词。1、“是”古汉语中“是”的出现频率很高,但它并不就是判断词,尤其在先秦的时候,一般是指示代词,作用和“此”一样,常用来作判断句的主语。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曰:“是何也?”
4、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荀子·天论》两句中的“是”都是作句子的主语的,“是”后的部分作句子的谓语。“是”换成“此”意思和作用不变。有时候,“是”在句中的地位很像判断词,但一经仔细分析,会发现它仍是指示代词。如: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墨子·非攻上》“是何故也”似乎可以理解为“是什么缘故呢?”,“是”好像是判断词。其实,“是”仍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何故也”即“此何故也”,在同一篇文章中,下文有“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语法结构和上面的例句完全相同,只是“是”换成
5、了“此”,“此”不可能是判断词,可见这里的“是”等于“此”,也不是判断词。又如: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天论》这里的“是”所处的地位也很像是判断词,但它实际是用来复指“日月星辰瑞历”的。文章下面还有“繁启藩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是又”等于“此又”,这里的“是”用在副词“又”之前,显然不会是判断词。“是”作判断词用,汉代肯定就有了。从汉语的发展来看,判断词“是”正是由指示代词“是”发展来的,这是词义的转移。《史记》《论衡》等书中就出现了“是”作判断词的用例。如: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论衡·死伪
6、》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 (范缜《神灭论》)显然,这些句子中的“是”已经成为判断词了,这反映了当时口语中判断句形式的新发展。但在文言文中,“是”字作判断词的句式始终没被普遍采用,甚至到明清以至近代,文言中的判断句,绝大多数仍然采用先秦的形式。如: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柳宗元《封建论》)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总叙》)例一的“是不得已也”就是“此不得已也”,“是”为指示代词,复指句子的主语;例二是典型的先秦判断句“……者……也”式,不用“是”字。2、“为”有人认为,“为”是先秦的判断词,很像后来的判断词“是”,
7、翻译成“是”句子也讲得通。其实,“为”是个涵义非常广泛的动词,不是真正的判断词。如: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微子》“为”有“作为”“算作”的意思,这些句子也是一般的叙述句和疑问句,不表示判断。只有极少数句子中,“为”才和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相当。如:余为伯鯈,余而祖也。 《左传·宣公三年》 (鯈,tiáo,伯鯈,人名。)3、“乃”、“即”,“维”、“惟”古汉语判断句中,有时可以在谓语前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