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_礼后乎_看儒家伦理的美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礼后乎看儒家伦理的美学基础彭锋内容提要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近来西方哲学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种讨论为我们理解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本文拟通过对《论语·八份》“”,。中的礼后乎及其解释的集中解读来阐释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根据本文的解,,,因。读在儒家思想中诗教先于礼教此可以说美学处于伦理学的根源部位上传统儒家的这种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的审美化”的构想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关键词儒家《论语》美学伦理学礼教伦理学的审美化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近来美学理论中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且这种讨论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
2、美学的范围简要地说在传统美学中审美与道德的关系常常被理解为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审美和艺术被理解为表现道德内容的形式,或者说是实现道德目标的工具。这种思想在中外美学和伦理学中都很常见。中国的“文以载道”、西方的“寓教于乐”都可以看作这种思想的结晶。,,。在这种理论框架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美学从属于伦理学而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当代有关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讨论并没有按,用舒斯特曼照这种思路进行,“,,的话来说就是不再讨论艺术和艺术批评中的伦理一政治而是致力于它那更有意义的另一面即伦理学的审美化。如果用一句话来勾勒这个观念最主要的方面的话,那,审美就是在
3、决定我们对怎样引导或塑造我们的生活和怎样评估什么是善的生活的选择上的考虑是或、。”,,应该是至关紧要的也许最终是最重要的①由此审美不再是道德的外在形式或手段而是成了判断是否道德的标准。,用维特根斯坦在美学取得了与伦理学平等的地位《逻辑哲,“”。②学论》,中的话来说那就是伦理学和美学是一回事而在福柯、,罗蒂和舒斯特曼等后现代哲学家那里美学不仅取得了与伦理学平,视互夕,,乃沉及邑,,一。中译本《实用主义美学》,彭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页。见,了认£人、邑,,,幼外玩助。©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
4、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中国哲学史》年第期,。,等的地位而且似乎还超过伦理学成为道德判断和伦理生活的根据在这种后现代哲学视野中诗人。和批评家之类的审美大师一跃成了伦理生活的榜样①,。对于本文的主题来说似乎没有必要全面讨论这种审美化的伦理生活②本文只需要当代有关伦,。理学与美学关系的讨论的理论背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深层关联·《论语八情》记载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日“”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日绘事后素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5、,,“”。对于这段话历代注疏家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尤其是集中在对绘事后素的理解上如果将这些解,,,以白素象征礼③释总括起来可以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郑玄为代表主张绘先素后一类是以朱,,,。熹为代表他在总结宋代注疏家的解释的基础上④主张绘后素先以彩绘象征礼⑤朱熹等宋代注疏家为什么要修正郑玄等汉代注疏家的解释绘画究竟是先画色彩然后用白素在色彩之间勾画出形状,还是先,用白素铺底然后在白底上进行彩绘这个问题涉及到当时作画的具体情形这种情形今天。,。已经很难考证一般说来这两种作画的方式都可以成立但不管当时作画的情形究竟,,。,如何仅从《论语》的语境来看朱熹对郑玄的修正似乎是合理
6、的《论语》明显将文质对举⑥而礼明确。,,属于文的范畴而不属于质的范畴⑦从比喻的角度来说彩绘更适合用来比喻文白素更适合用来比喻,,。,质因此自外而作的礼的文饰⑧就相当于在白底子上画出彩绘朱熹等宋代注疏家进一步指出人的,。比较起,忠信质直的本质就相当于洁白无暇的画底子经过修饰雕琢的礼则相当于画面上的色彩来朱熹的这种解释好像要比郑玄的解释通畅得多。朱熹解释的关键是将礼与文等同起来,当然这种等同是有根据的但是,在《》中,礼有时候论语也与。,·”,,”·文对立比如《论语雍也》君子博学赞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子罕》记载颜渊的①,如刀趁夕,阳刀少,必之夕,,环,一。②,
7、《》,《,韩关于审美化的伦理生活的稍微详细的讨论见拙文礼与生活艺术载儒教文化研究中文版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年第三辑一页③《》卷二记载郑玄的解释“,文也。,,然,以成其文。论语集解义疏绘画凡画绘先布众采后以素分其间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曰礼后以成也同时记载孔安国的解释孔子言绘事后素子夏闻而解知以素喻礼故乎。”由此可知,汉代关于“”的解释是彩绘在前,白素分间在后。“”意味着礼起绘事后素礼后的是以白素于彩绘中分间的作用,白素象征礼。,。④关于宋代注疏家的各种解释可以参见朱熹《论语精义》卷二上的记载·“”“,,。,,。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
8、语集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