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67642
大小:5.37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12-06
《从儒家典籍看孔子音乐道德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儒家典籍看孔子的音乐道德美学摘要:从《论语》对儒家典籍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来分析孔子的音乐道德美学观。通过考察孔子的言论进而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可知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强调了审美与情感、道德的结合,是儒家“乐感文化”的开端。关键词:孔子;论语;儒家;音乐美学;情感;道德中图分类号:G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60(2002)06-0016-0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首创私人办学,积极提倡音乐。不断进行音乐实践:弹琴,击筑,鼓瑟
2、,唱歌。如:他将《诗经》305篇用乐器伴奏歌唱,并为之正乐,使音乐成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并把《诗经》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本。他开创了儒学中的音乐美学理论,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使中国古代思想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时期。众所周知:在先秦许多儒家典籍中都研究和阐明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美学思想。孔子把这些都纳入他的“仁学”中加以提炼,升华。因而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远比前人深邃,精辟。孔子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一方面肯定审美和艺术给人以美感享受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强调只有这种美感享受才能导致人和社会二者
3、和谐统一。从而建立起情感与伦理道德,个人与社会和谐的音乐美学思想。这些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中都有具体体现,本文拟从孔子美学思想的角度来谈他的音乐道德美学观。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乐之教化在于道德”——即音乐从道德上感化人孔子的审美理想是“文质彬彬”。“文”即文采,指一个人要注重礼乐即音乐文化修养;“质”即实质,指一个人的仁义之道及伦理品德。孔子认为:一个人没有礼乐修养就显得气质不佳,但只有礼乐修养而缺乏仁义之道的伦理品德便是一种虚饰;所以他还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具有礼乐
4、修养与仁义之道的品德才是完美的人,只有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文质协调。他还主张:“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意思是说选用人才,以是否受礼乐教育为准则,宁愿选用先受过礼乐教育的“野人”,而不用后来才受过礼乐教育的“君子”。朱熹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指《诗经》、礼指仁义之道,其中“乐”指音乐。也就是指诗、礼、乐达到和谐统一后到达快乐的最高境界,也即一种审美境界。他的这一观点是吸取、继承、总结了孔子的审美思想,从音乐的角度上谈人们对艺术的要求和审美评价。2“道德之内涵在仁”——即
5、音乐要贯注“仁”的道德内涵从审美准则看,孔子认为“乐”可以感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仁义礼道,从而发展为君子。他强调作为君子,思想是纯正无邪的,即“思无邪”.页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礼?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乐?说的是外在形式的礼乐,都应以内在心理情感为真正的凭依,否则只是表象而已。比如某些音乐虽有曲调,也还悦耳、顺畅,可内容却是空空如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审美愉悦。由此可见,孔子的观点非常
6、明确:礼乐的本质是“仁”,为人“不仁”,便无从对待礼乐。孔子在哲学上崇尚中庸之道,艺术上提倡中和之美。所谓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意识到音乐应随情感而发展,要有理性的节制,不是动物性的简单发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将中庸之道运用于音乐并将情感的因素统一起来,避免因突出某一因素而抹杀另一因素的片面性,这无疑是符合音乐艺术的内在规律。从《论语》等以来的传收稿日期:2002-08-20作者简介:余艳(1970-),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舞蹈.第6期余艳:从儒家典籍看孔子的音乐道德美学观17统音乐体系大都在这一审美
7、准则的范畴内。3“尽善尽美的和谐”---即音乐形式与内容、情感与道德的统一孔子认为音乐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他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所谓“善”是指内容的完善,“美”是指音乐的形式美好、动听;二者能完美结合就尽善尽美了。这就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和“礼”、“仁爱”结合起来了。他在齐国观听古乐舞《韶》后,认为获得了一次很高的艺术享受,以致“三月不知肉味”。并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但接着评价另一部古典乐舞《武》时却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他推崇《韶》,并要求乐应合乎礼的规范。他断言,歌颂舜帝
8、功德的《韶》乐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了高度统一。而《武》这部反映武王灭商兴周事迹的乐舞,虽欣赏起来很美,但过多表现征伐的武力行为,未能完全做到仁爱,所以“未尽善也”。而《韶》乐则是赞颂舜帝德治的内容,符合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孔子在正乐时说:“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将符合他思想的《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