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两性的对立与和谐——《飘》的女性主义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两性的对立与和谐——《飘》的女性主义解读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年第6期两性的对立与和谐——《飘》的女性主义解读O安冬(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飘》自问世以来即被认为是一部表现女性独立与自强不息的通俗小说马格丽特-米切尔不仅在写作形式上打破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风格上表现出极强的女性特征.而且在内客上着力表现男权社会中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与男性间的两性对立.结尾既表达了米切尔对当时男权社会虚弱本质的预言.同时也表达了时两性平等与和谐的追求和期望.[关键词]女性写作;艇性写作;对立与和谐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06l06—0024—0319世纪末,美国在女性纯文学方面相对落后于同时期的法国,马格丽特?米切尔的《飘》(GoneWiththeWind)以其独有的魅力展示了女性文学的进步.米切尔不仅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且超前地实践了在《飘》问世近半个多世纪后,法国女性主义文学家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提出的"女性写作"和"双性写作"理论,以往的作品中主人公多是男性,以男性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来看待女性,发表见解;而《飘》则全文以斯佳丽?奥哈拉为线索展开叙述,评论时事,甚至对男性 评头论足.小说的叙述也体现了女性观察外部的细腻和敏感,其背后隐藏的是马格丽特-米切尔作为女性对世界的观察和看法以及对女性的弱势地位和当时社会流行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的不满.与女性视角相对应的是《飘》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女性特征.文章中使用大量心理描写作为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一种手法,马格丽特?米切尔从女性特有的思维角度出发,使这些心理反应真实,生动.例如在去十二棵橡树庄园参加烤肉宴的前一晚斯佳丽对阿希礼的种种揣测,既是女性对男性的揣测和评价,也反映在即将失去心爱的人时,24女性所特有的那种希望和绝望,坚强和脆弱并行的矛盾,复杂心理.另外《飘》中包含大量的对话.斯佳丽前期的语言单纯,直白,极富幻想;后期则果断干脆,毫不含糊,在对话中经常出现诸如"男人们"等对男性的第三人称用词,而对女性则用"我们"或者是"女人"这种确立女性主体地位的第一人称词.男人占有财产,后由女人来管理.管理好的时,男人享受名誉,女人还得称赞他能干.男人只要手上插根刺便大吼大叫像头牛,而女人连生孩子时的阵痛也得忍气吞声.生怕打扰了他.男人们出言粗鲁,经常酗酒,女人们却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并一声不响地服侍醉鬼上床睡觉.男人们粗暴而直率,女人们却总是那么和善,文雅,善于体谅别人.…这段文字在叙述中同时使用"女人"和"男人"这两个相对立的人称词,有助于确立女性的非他者地位,摆脱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2O世纪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 有一个着名论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中,女性永远是他者,是相对于男性这一本质的非本质,女性之所以难以回到其本质是因为她们还没有试图恢复自己的本质."【2J1¨斯佳丽-奥哈拉的形象塑造体现了米切尔对这一事实的[作者简介]安冬.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盘擘雷扬安冬/两性的对立与和谐不满和反抗,斯佳丽作为塔拉庄园的大小姐,从小受到母亲和黑妈妈的严厉管教,她们向她灌输作为一个淑女的种种约束.遵守这些规则对生性活泼的斯佳丽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可悲的是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是出于对她的爱.因为当时女性要在社会生存就不得不压制自己的天性.适应社会对女性的种种不平等待遇,女性已将种种歧视看作自然,形成了对自我的泯灭;而反抗者则被视为不守妇道的异类.受到来自女性群体自身的排斥和打击,承受整个社会的压力.斯佳丽就是这样环境中的一个"叛徒",她注重实际.不愿为虚假的名誉而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不愿呆在家里守着好名声挨饿,做无能的丈夫的附属品.她有自己的主张,对自己充满自信.她想而且也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在斯佳丽所显露出来的活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面前,上流社会的种种不成文的规则显得那么苍白和落后.l9世纪中期的美国,女性受到无形的社会规则的压制,在生活中这种压制则变为男性对女性的统治.而以新女性形象出现的斯佳丽则在与几个男性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立关系.斯佳丽半生都在追求阿希礼.但这种追求并不是柔 情蜜意的,由于两人为人夫,为人妇的特殊身份,这种追求一直受到阿希礼的抵制,这使得斯佳丽不得不使用种种手段,逼迫阿希礼说出对自己的爱,甚至利用美兰妮逼迫阿希礼留在身边,两人一直是紧张的追求与逃避的关系.无独有偶,斯佳丽与瑞特?巴特勒也一直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瑞特对斯佳丽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出于男性精明的戒心和担心受拒而丧失了所谓的男性尊严,他一直对斯佳丽试探和旁敲侧击,以伤害的方式求得心理的平衡,这种隐讳,似乎毫不在乎的态度客观上造成了斯佳丽也不敢承认自己的爱情,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纵观斯佳丽与先前的两个丈夫的关系,仅仅是利用和不得不进行的欺骗.查尔斯在斯佳丽的心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弗兰克则处处受制于自己的妻子,他始终认为女性应该娇弱,毫无见识,对斯佳丽的精明和充沛的活力非常不满,始终不自觉地想要压抑斯佳丽使她符合传统妇女的标准.在这种对立中,一方面男性处于或想要处于高于女性的地位,以实现男性的权威和对女性的统治;另一方面,女性开始形成独立意识,希望能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摆脱所受的压制.由此,两性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马格丽特?米切尔发现了男女间的这种对立,但并不因此而排斥男性,米切尔在更深层次上追求男女间的共处与和谐,在写作中吸纳了埃莱纳?西苏提倡的"双性写作"理论,这里的双性不是传统意义上抹杀身份两性差别而变为中性,也不是消灭一性而呈现单纯的状态,恰恰相反,它是鼓励差别的,这种差别依据男女个人的不同可以有多种表 现.米切尔反对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压制而非男性本身,尽管《飘》的文本女权色彩极浓,充分肯定了妇女的能力,但也并没有抹杀身份男性所具有的优势.阿希礼爱好文学和音乐,头脑冷静,并善于剖析自己,在同时代人茫然不知身处何处时,他已看清了自己落后于时代的事实.他并不按大多说人的看法认为斯佳丽是个不守本分的女人,称赞她的坚强,勇敢和不屈不挠.相比之下,斯佳丽的头脑像"一张疏漏的网",她擅长生活中的计谋,精明能干却无法体会到阿希礼所讲述的话,斯佳丽比大多数男性更长于经营,在木材生意中取得了极大地成功,然而与瑞特穿越封锁线和战后所作的投机生意相比,她所作的只是小买卖.她没有瑞特开阔的眼界,只注重木材的好坏和价格的高低等生意中的具体细节,甚至与弗兰克和查尔斯相比也缺少爱国精神和责任感.贝蒂-弗里丹认为在人类世界中,男女由于生理本身所决定而具有不同,这种不同并无优劣之分,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不同才促使男女之间产生了相互之间的需要.换言之.性别的差异是男女之间互补的基础,联系两性的纽带,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性间的和谐.在对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塑造上,同样可见这种"双性同体"的特征.斯佳丽做生意"并不比男人差",甚至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她性格坚强,注重实际.在南方战后困难的重建期,她一路风尘的挺过来,并且保住了自己的家园,养活了家里的老老小小,阿希礼说她"干了二十个男人才能干得活".在从亚特兰大逃回琼斯波罗的路上因为有瑞特的保护而感到欣慰,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斯佳丽的心 "慢慢长了一层硬壳",但这并不代表她已摒除了女性特质.实际上从开始米切尔就描述了斯佳丽如何耐心细致地照顾生病的弗兰克,在战争期间为回家探亲的阿希礼缝制腰带,为他在军旅生涯中的安全担心,这些都是充满女性气息的行为.这一形象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性格中的刚柔并济,她超越男性,25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年第6期也为男性所超越,马格丽特?米切尔正是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她对两性和谐的期望.结尾处美兰妮因为难产而死去,在全文中似乎她与阿希礼的结合是最为美满的.美兰妮对丈夫既敬又爱,阿希礼也数次经受住斯佳丽的诱惑而保持对妻子的忠实,两人因经历和性格的相似而紧密地结合.但恰恰是这看似幸福的夫妻问隐藏着最大的欺骗,比较容易看到的是阿希礼对美兰妮的背叛,或者说精神上的出轨,这一无情的事实美兰妮至死也没有发现,最后仍然因为想要为丈夫再生一个女儿而搭上了性命.同时美兰妮瞒着所有人怀下一个孩子,最早发现的竟然不是同她朝夕相对的丈夫,而是瑞特?巴特勒这个局外人.作者在文中多次暗示美兰妮是旧制度的牺牲者.她终生都遵守做一名淑女的陈规旧套,对人和气,为保持男性的自尊而迎合他们,她所说的话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说的,而是为了让别人高兴,哪怕是一时的高兴也好.可以说,美兰妮已经完全消解了自己而在为别人活着,米切尔把她比作"旧制度留下的一面破旧而可爱的旗子",应该说作者对这一人 物并不是完全否定的,甚至在行文问对她的爱国热情和默默无语的坚定和奉献精神不无赞赏.但她一死则瓦解了这一人物正面的作用,马格丽特?米切尔透过瑞特的嘴告诉读者美兰妮的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所以我们更容易把这一人物作为一种制度的象征,她的死则代表男性中心社会的气数已尽.美兰妮对丈夫怀有无限的忠诚与敬爱,认为他的决定仅次于上帝,而实际上作者却在她顶撞梅利维瑟太太而心烦意乱时道出r事情的真相:阿希礼关于战争的那套论说美兰妮实际并不太理解.由此我们也不禁怀疑对她是否真的能理解阿希礼所酷爱的艺术,还是像斯佳丽一样根本不了解而只是曲意迎合自己的丈夫.她的死显示作者对此的否定,而在她临死前仍不忘嘱咐斯佳丽:"照顾他但是不要让他知道."阿希礼一直生活在妻子编织的世界中,不愿看到事实的真相而宁愿受到蒙骗,这种欺骗虽然是善意的,但其性质不会因此而改变.美兰妮的死极大地触动了斯佳丽,使她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所爱,当她不顾一切跑回家去找瑞特时,这个一直超越她,保护她的男人却似乎精疲力竭再也无法恢复,"大男人"的形象轰然坍塌,再次预示着男性权威的衰落.在斯佳丽雄心勃勃地想要重建生活时,瑞特却懦弱的退却,返回家乡与恪守旧制的家人和解.两性的和解又一次落空.作者以女主人公的"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表达自己对男女平等和谐相处的愿望,也留给读者希望.【参考文献】[1]马格丽特?米切尔.飘[M].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西蒙娜-德?波夫瓦.第二性[M].葛雷,卢劲,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埃莱娜-西苏.美杜沙的微笑[M].黄晓红,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TheConflictandHarmonybetweennenandWomen——AninterpretationofthefeminismshowninGonewiththeWindAnDong(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14)[Abstract]Sinceitspublication,GonewiththeWindhasbeenregardedas8popularnovelwhichshowswomentscon—stantstrivingforindependence.MargaretMitchell.theauthorofthenovel,endowsthenovelinstylewithquiteobviousfemininechar—acteristicsbybreakingthedominanceofthemasculineoverspeechandhighlightincontenttheconflictbetweenmenandwomenwithintenseawarenessofindependenceinamen—centeredsociety.Theendingofthenovelistheauthor'Spredictionofthefragilityofthemen—centeredsocietyathertimeandanexpressionofherpursuitandexpectationoftheharmonybetweenmenandwonlenaswel1.[Keywords]feminineliterarycreation;literarycreation0fdual—sexes;c0nflictandharmony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