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分析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分析的论文摘要:笔者对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采取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实现城乡平等就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三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强化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涉及面广,具有现实性和长期性,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中,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管理理念、行为方式也都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户籍制度、劳动
2、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发生变革,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1.实现城乡平等就业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之一就是采取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实现城乡平等就业,这需要在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和定居条件、解决社会保障等问题上入手。 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口和劳动力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户籍制度也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现
3、实是,劳动力可以在部门之间或城乡之间流动,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却不能进入特定的劳动力市场。首先,应从确立市场的公平竞争方面,不是追求结果均等,而是机会均等,所有在市场上寻找工作并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对待;其次,法律建设应及时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的步伐,发挥维持市场公正和保护弱者权益的作用;再者,要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还有必要加强全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歧视现象的发生。. 切实保障进城农村劳动力的主人翁地位,当然并不像“不再拖欠工资”那么简单,须全面改善农村劳动力的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各项
4、待遇,保障农村劳动力享有品质生活。政府要调整城市建设的思路,放宽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把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和住所的农村劳动力视同常住人口对待,将农村劳动力对住房、就学、医疗等设施的需求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多种形式,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应按照他们的实际需求分层次、逐步推进。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取消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实行一视同仁,平等竞争。 2.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
5、转移 “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是继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年平均下降一个百分点以上,城镇人口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产业与就业结构偏差将进一步调整,城镇化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将进一步改观。 农民工就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太大了,大部分因为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农民工,都是从沿海地区返回到中西部地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部分产业也是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形成与返乡农民工相一致的转移路径。如果现在开始加快产业转移,即使时间上可能有些迟,但是从大方向上,会和劳动力移动方向一致,对于
6、解决农民工就业会起到很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会降低他们离家打工的社会成本。产业结构调整是国家宏观的战略,必须东、中、西部通力合作,形成一体化的规划。 农村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最有效途径。农村城镇化表现为非农产业和离农人口不断向小城镇聚集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破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即使城市化进展顺利,农村人口2010年至少还有7亿,2020年至少还有5亿,仍然是个庞大的人群。若城镇化率按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计算,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7%,城镇总人口8.28亿,比2
7、002年增加3.26亿(包括城镇人口自然增长0.37亿),这意味着从现在到2020年,将有2.89亿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数量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过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在城里有长期稳定生存的手段,只有这样,城镇化水平才可能扎实地提高。 3.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能够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
8、本,最终实现企业和劳动力之间的动态优化组合,提高配置效率,为此,应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之间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