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

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

ID:9741568

大小:5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_第1页
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_第2页
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_第3页
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_第4页
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写在前面的话  作为一名中国的音乐理论工和教师,笔者对于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总会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情怀。2016年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首届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论征文(以下简称华乐杯评论)的活动。该赛事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征文采用了命题写作的形式,评论的曲目由组赛方设定,选择了若干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器乐曲(从琴曲《流水》《梅花三弄》到筝曲《寒鸦戏水》以及民间艺术家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等)和民族器乐音乐创作(从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到王惠然的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2、以及胡登跳的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等)两大类,评审专家也分为传统组和创作组。参加征文的艺术院校和文艺社团遍布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湖南、山东、山西、安徽、四川、广西、贵州等多个省市(尤以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征文居多),还有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选手参加。  终评活动已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内容包括获奖论文的宣读与终评、颁奖仪式和专家学术报告等。笔者参加了以创作组评审为重点的全部评审过程,并在专家学术报告会上做了演讲。借助于这个大好机会,我先后认真阅读了几十篇来自各地有关民族器乐音乐创作评论的征文,同时也等于进行了一场社会调查,使我对当前国内民族

3、器乐作品评论的总体情况、特别是新生代的乐评工们的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所以,也想就乐评问题写篇文章,以发挥余热,与音乐界的同行共同切磋。  一、乐评姓乐乐评要评  乐评要有温度,乐评的视角可以多样化  乐评不能只谈文化、历史、社会学、美学,而唯独不谈音乐自身。然而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当下的乐评中。其中最致命的问题是我们音乐学院的有些学生对聆听和分析民族音乐根本没有兴趣。他们或受西方主流音乐影响(特别是那些从小学习西方音乐而后才转学民族音乐的人),对自己民族的音乐缺乏自信,以为民族音乐只具有悠久的历史或特定地域的人文价值,而忽略了对民族音乐自身艺术价值的认识;

4、或以为只有谈文化、美学或哲学才高大上。当然也有不少人虽然能从感性认识上感悟到我国民族器乐音乐的诸多特点和优势,但因面对乐谱分析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仍然使他们感到困惑,因而写文章时,也不得不绕过针对音乐文本的分析和艺术价值的认知评论等重要内容,泛泛而谈。但我们毕竟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任何音乐理论家的科研如果脱离了音乐自身,就无异于将音乐研究附属于史学、美学、人类学、哲学等其他学科,而失去了作为音乐学自身存在的意义。  乐评工作很重要,它处于从音乐创作、演出、欣赏、反馈到理论提升等几个环节的顶端,直接关乎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科学继承与理性发展。笔者所谓的乐评要评首先就是指乐评要有独到见

5、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能为了急功近利而将他人文章的精华抄袭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丧失了作为学者的道德底线。其次就是不希望看到那些内容空洞,只偏重于喝彩、恭维或热闹一时,却经不起历史考验的所谓评论性文章。乐评也不应仅仅是为了普及、宣传而长期地拘泥于对乐曲的描绘、解读等欣赏层面(虽然这些能力和内容非常重要),更希望乐评者能通过认真聆听、考察和技术分析等手段,将其音乐品质的优劣、创作演出技术的高下,以及作品的主要个性、特点、突破、创新等做出科学的评价,因为这样的文章才最具有针对性和批评精神,会更有助于推进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乐评不仅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分析判断

6、,还要有温度和感染力,文章不能写成干巴巴、冷冰冰的。因为乐评不光是提供给专业音乐工的科研成果,它还是促成专业音乐工与广大业余音乐爱好者相互理解的纽带,因此,好的乐评还有助于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知识、修养和品味的提高。文章的温度取决于乐评人自身丰厚的民族器乐音乐生活经历、体验、知识积累和真情实感,它的感染力还来自乐评人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艺术的、足以吸引人的文笔以及鲜活的文字能力。只有二者齐备,写出来的乐评才能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感染读者。首届华乐杯评论中创作组的4号选手(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副教授王沥沥的文章《灵魂的深吟评二胡曲〈病中吟〉》即具有这方面的特点。虽未能获奖,然而笔者个

7、人仍然非常喜欢。  乐评的视角可以多种多样凡参加过音乐活动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人(作曲家、指挥与演奏家、聆听者、音乐理论家等),都可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参与评论。因此,好的乐评应该能使各种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和音乐爱好者都从中受益。比如,这次华乐杯评论中传统组一等奖获得者上海音乐学院张诗琦的文章《江南民间胡琴艺术的侧影评孙文明的胡琴作品〈弹乐〉》①就使人眼前一亮,它让笔者突然发现原来民间中还有这么新奇的音响、演奏技术和可以与现代音乐创作意念、趣味直接对接的音乐作品,连国外的学者都注意到了②笔者却全然不知,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