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摘要]体育发展观对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树立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将对大学体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针对大学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理论教学、教学评价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等四条改革思路”。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科学发展观 树立体育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体育发展观念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其内容和结构对学校体育教学目
2、标的实现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开展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有助于改变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脱节的现状,而且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统一,使高校体育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体育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调查分析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开展对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不仅能够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而且对于丰富体育课程理论,促进素质教育进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
3、课程设置陈旧单一 尽管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改革还只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发展不平衡,各高校之间差距较大。 在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组织形式上,大学体育课程与中学体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教学内容上,他们都有球类、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等五大类体育项目,只有少数项目中学没有,可见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数与中学相同;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也与中学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课的结构上,大学体育课程与中学体育有着相同结构,如: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组织形式上,他们基本都是采取大班形式上课,而且这些被许多学者认为“
4、在课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上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和大学生的要求,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在重复中学的内容”,导致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和热情,只有枯燥和乏味。在理论上,缺乏健身知识、健身方法和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同学们的要求,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能进行全面体育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院校还只是少数,多数院校仍满足于一年级的基本课、二年级的选项课,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几个选项内容的现状,选修课和保健课还只存在于教学大纲中。 2.理论教学相对滞后 理论教学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
5、除了教学时数较少,教学手段落后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各高校在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上普通存在着随意性较大,内容浅显零乱的情况,理论教材中一般性的意义、原则、概念和项目常识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学生真正需要了解的、能用于指导健身实践的体育科学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则显得严重不足。“传统体育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操作的倾向”,教师自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的井井有条,学生却反应不佳、牢骚满腹,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传统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挫伤了其创造的积极性,压抑着学生对运动的欲求
6、,限制着他们对运动乐趣的体验,使主观锻炼意识淡薄,体育理论知识匮乏。这种内容乏味、信息落后的理论教学,与高校学生的知识层次不相应,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使高校体育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体育科学基础识知、指导和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达到终身受益方面收效甚微。 3.教学评价存在缺陷 现行的高校体育考试制度,仍然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量化评定,这种看似公平的、以相同的绝对标准衡量存在着先天体态、体质和后天学习过程等个体差异的全体学生的评价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努力的否定,而且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为了能达
7、到某种特定要求,教师必然而且只能围绕考试内容和标准开展教学,把基本技术和基本素质作为教学重点,体育教学成为运动训练,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了,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却不见提高。带给学生的不是锻炼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而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既偏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初衷,也违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本意。 另外,当前的体育教学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成绩和达标率,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差,不利于当前社会高素质人才的激烈竞争。 二、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大学是学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
8、的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本着进一步提高学生锻炼兴趣的宗旨,注重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