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

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

ID:9706592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5

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_第1页
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_第2页
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_第3页
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_第4页
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研究——以江阴地区为例----电子政务论文-->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电子政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通过网络的普及和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完善,以公民为中心向社会提供便捷的政府服务。2014年联合国电子政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是0.5450,在调查的国家中位居第70位,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但是将政府行政从线下搬到网站上只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方面,公民是否会积极主动地接受和运用电子政务也关系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相关研究表明,信息系统的最终成功不仅取决于硬件

2、设施的完善,有效高效的运用信息系统并有益于生产生活才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只有公民进行最初的尝试,然后继续使用电子政务,这样的电子政务实践才是成功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大致顺序是由城市发展到农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基层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数量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农村居民的计算机使用技术不断提高等等。农村电子政务作为农村居民和政府沟通的重要中介,一旦被普遍接受和使用,会增进政府与农村居民的交流,增加政务的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然而,

3、实际情况并不那么乐观。通过查阅中国互联网使用报告可以看出农村基层政务网站基本建成,但是通过查看相关农村电子政务网站的浏览记录和使用情况来看,农村电子政务在农村地区的认可度和使用程度都偏低。政府网站体现民主、加强舆情引导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公众参与治理。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网站总是缺少群众的参与、互动和交流。国脉互联2010年出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曾经指出,政府网站由于交流不畅、反馈迟缓甚至没有反馈机制、答复率低的状况产生,公众参与度较低。这种低效率的使用状态不仅是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浪费,更是阻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政治参与

4、,甚至会导致政令不畅,从而有可能会酿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二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一、研究目的(一)对技术采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总结,结合行政管理领域的治理理论,了解电子政务采纳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技术采纳理论及模型以和行政管理理论的相关理论成果,结合电子政务采纳的现实情况和特征,引入影响公众采纳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针对农村电子政务这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对理论进行检验和推展,并提出行为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二)为了增加本研究的现实性和说服力,拟通过实证研究对电子政务采纳模型做进一步的验证,分析

5、其中的影响关系。先提出研究假设、再通过问卷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出处理分析,并检验关于农村电子政务采纳影响因素的假设。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影响电电子政务采纳的影响因素,就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二、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方面的理论与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西方学者的研究中,电子政务采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的结论是否适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具体情景还尚不可知。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采纳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层电子政务公民采纳行为,从中分析出电子政务采纳的影响因素,得到关于农村电子政务采纳的一般模型,希望得到更加符

6、合中国社会实情、更加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更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的理论成果;这样还可以充实当前的技术采纳理论和电子治理相关理论。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公民采纳问题研究大多是属于宏观层次上的研究。所以,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来研究和讨论我国农村电子政务采纳的影响因素,可以丰富我国基层电子政务采纳方面的的基础研究。现实意义:研究农村电子政务采纳问题,可以指导政府制定电子政务推进的公共决策,促进农村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政务建设和推广。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农村电子政务采纳的因素,为提高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基层的电子政务使用率,健全基

7、层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宏观上说,研究分析我国基层的电子政务采纳,发现影响采纳的因素,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鼓励公民去有效而广泛接受电子政务服务,提高我国农村电子政务的使用率,并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电子政务服务使用,从而充分实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价值,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治理理论治理理论于上世纪末被引入我国学术界,它是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些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对治理下的定义是:治理是或公或私

8、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由于治理对象和治理主体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关于治理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而使用比较普遍的是俞可平关于治理的界定,他认为: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