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产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产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关键词】产科;护理缺陷;防范我院产科在2008年1月至12月,累计发生护理缺陷6例,现将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发生阴道纱布遗留2例,阴道壁血肿未及时发现1例,缝合线穿过直肠壁未及时发现1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2例。1.1阴道纱布遗留2例均为初产妇,会阴常规侧切后顺产,因胎儿较大,阴道壁裂伤较深,产包内未准备有尾纱条,接生者贪图方便,将一般的无尾大方纱布用以填塞止血,在接生工作完成后未按制度常规清点,导致纱布遗留在阴道内。其中一名产妇因为产后二十余天恶
2、露不净并伴有异味来我院产科门诊检查,发现纱布遗留在后穹隆处,伴子宫压痛,行取出,并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另一名产妇因产后一周,如厕时有团块状物体掉出阴道外,紧张不安,遂携带异物来院咨询,经产科医生检查确认为阴道纱布遗留。1.2阴道壁血肿未及时发现1例初产妇,曾孕6个月引产一次,产程进展快,总产程4h15min,第二产程25min,平产分娩,常规检查,会阴阴道均完整无损伤。产后2h观察期间,产妇述会阴处疼痛,不能碰触,聚血盆放在臀下更甚,巡回护士认为她会阴完整,未引起重视,产妇反复叫痛才给肛检一次也未
3、发现异常。并于产后2h后送回到修养室。30min后产妇会阴及肛门坠胀感更加明显,经主治医生检查确定为阴道内左侧壁黏膜下有8cm×6cm血肿,再次回产房行血肿切排缝合术,家属对此不理解和不满意。1.3缝合线穿过直肠壁未及时发现1例初产妇,因胎膜早破24h无宫缩,静滴0.5%的缩宫素引产,2h后宫口开全。第二产程仅35min,因产程进展快,胎儿娩出过快,产道未经充分扩张,导致阴道侧壁裂伤严重,缝合困难。助产士自行缝合后常规肛检未发现异常,2h后产后观察结束,巡回护士行肛诊复查时发现:缝合顶端处有两针肠线已穿过直
4、肠壁,有很明显的钩手感,于是行拆除重缝,产妇及家属对此非常不满,而引起了护理投诉。1.4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2例1例初产妇,产妇身高165cm,胎儿估计3500g,骨盆宽大,产程进展顺利,总产程6h50min,胎头娩出后胎肩娩出困难,经多方法用力牵拉娩出后,发现胎儿右臂下垂无力,不能抓握,新生儿体重4000g。另1例经产妇,胎儿体重估计3900g,入院时宫缩强,宫口开大5cm,先露棘平,总产程2h25min,后胎肩娩出困难,采用屈宽、耻骨联合上方加压等方法协助娩出后,发现胎儿右臂肌力下降,但能抓握,新生儿体重
5、4250g。2原因分析2.1管理制度不健全、违反操作规程如两起阴道纱布遗留,首先是缺乏监督机制,使打包者未按规定放置有尾纱条,而接生者在操作中贪图方便,违规使用普通纱条塞阴道止血,接生工作结束后又未认真核对,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麻痹大意,导致了差错的发生[1]。2.2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够认真仔细如1例阴道血肿未能及时发现是由于医务人员缺乏高度的警惕性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造成的,个别人员过分自信,凭想当然办事,对特殊病情未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引起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2.3助产技术水平所限近几年来,由于大量高
6、年资助产士的流失,新人员的加入,给我院产科人才带来了一个“断层期”,因此在助产技术方面也曾出现了“低谷期”[2]。上述病例中,肠线穿过直肠未能及时发觉是由于缺乏扎实的助产技术基本功而造成的,并且在遇到较困难操作时又未能及时请教上级,延误了时机,给产妇带来了痛苦,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3.2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护士长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和监督管理工作,经常检查物资准备情况,随时补给以备用,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检查、督促制度落实情况,并把检查情况和考核挂钩,记录在每个护士的个人档案中,随时提醒、反馈信息,总结
7、经验。(2)产包内敷料做到定数量、定规格,建立产前清点、产时清点、产后再清点并登记制度。(3)对软产道裂伤较深的产妇,及时请教上级人员或医生,协助完成,并肛检核查,及时发现肠线穿过、阴道血肿等情况,为纠正护理差错严格把关。3.3加强业务技术管理,狠抓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新入科同志,安排助产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主管护师专人带教,克服以往新同志急于顶班、跟班不跟人、缺乏全程技术指导,各项技术掌握不全面的缺点,使新同志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成为技术上是接班人。同时对其他不同层次的人员也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操
8、作培训,进行技术操作示范、观摩和实地练习,典型病例讨论,吸取经验教训,提高科内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3.4合理排班产科是一个快节奏的科室,工作的性质又忙、闲不均,在遇到产妇较多,工作繁重的时候,特别是低年资护士,便可因为工作忙乱而出差错,为此,专门安排了弹性排班制度,在工作压力比较大时由机动护士应急帮忙,克服因为工作性质带来的差错苗头。4体会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护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