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6823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从建立财政绩效预算角度谈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建立财政绩效预算角度谈我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 财政绩效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具体说,就是有关部门先制定所要从事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选定执行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所需的支出费用所编制的预算。 绩效预算由绩,效,预算三个要素构成。“绩”是指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财政为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拨款额。 绩效预算关注的不是预算的执行过程,而是执行的结果,不是政府的钱够不够花,怎么花,而是政府在这些地方花了钱,老百姓最终得到了什么?因此绩效
2、的衡量是实行绩效预算的基础。 二传统财政预算与绩效预算的比较 传统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让预算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也称为合规性预算。即政府只需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负责,而不是对资源的使用结果负责,政府预算资金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用途去使用成为预算管理的中心目标,因此也称为投入预算。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是以收入按类型,支出按功能的方式来编制预算,也是属于投入预算。投入预算是对预算资金的投入进行预算,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也着眼于投入方面,而预算中安排的投入取得的结果,并不是预算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在投入预算次下,每一个支出部门,支出单位,支出项目安排多少预算,每一笔预算资金用来干什么,每个
3、项目上花多少钱都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定额确定的,且这些标准定额具有强制性。所以有助于对支出的控制,确保各支出项目的进行。至于预算执行中公共资源的使用产生了什么结果,以及结果怎样,并不计算和考核。因此,投入预算强调的是服从而不是效率,而在公共资源普遍稀缺的情况下,无法体现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投入预算也可能产生各级政府在投入管理方面的过度集权,使得部门对于预算资金的运作和管理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管理之中。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成本,提高了财政支出的效率。绩效预算以产出指标为编制预算的基础,对各支
4、出部门的预算拨款以特定产出的成本费用为依据,各部门在立法机构批准的拨款限额内可以自由的分配财力。公共机构不仅应对其公共资源的使用承担责任,同时也应对这些资源使用的结果承担责任,产出是衡量部门和单位的预算资金效益的主要指标,而对预算的投入的控制已大大放松,预算部门和单位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绩效成为预算部门和单位申请并获得预算资金的合理合法的理由,在公共资源普遍稀缺,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现实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在我国建立绩效预算的几条建议 近年来,我国进行的部门预算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现了每个部门有一个统一的
5、预算,这就为实行绩效预算制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基础,统一的部门预算使部门的绩效考核成为可能。但是正是由于缺少绩效方面的考核,大大限制了部门预算功能的发挥。各部门的领导都愿意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预算,却很少进行降低行政成本的考虑。 我认为我国应抓住已实行部门预算的有利时机,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 1.将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指标。 目前,我国各部门实际上都制定了与国家5年计划目标一致的本部门发展规划,以及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将年度的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指标。 我国可以在人民代表大会下增设一个与预算委员会并列的绩效评估委员会,由于
6、关专家组成,负责监督和组织各部门绩效指标的制定和评估。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尊重专家意见的同时,还要让民众参加评议。要提高公民评议的水平和效率,必须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充分实现政务公开。 5.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 实行绩效预算就是要将各部门的预算与其工作绩效挂钩,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由于绩效预算给予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灵活性,使其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政府可以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给真正重要而且效率高的部门更多的预算拨款。各部门可以合理精简机构和人员,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绩效评估还对干部能力的考核有了科学的依据,从干部工作的最终成果来考核,正确反映干部的工作实际能力。 6.引
7、进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 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开始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民营化,把政府负责的公共服务通过竞争承包,招标等方式让私人部门来完成,从而节约了资金,提高了绩效。 四结论 实行绩效预算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公共资源的节省,更符合公众的利益。尽管绩效预算与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有许多根本理念的差别,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逐步过渡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资料】1.刘隆亨著:《中国财政法学》,法律出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