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46769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模式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模式思考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模式思考中俄两国的地缘优势和历史渊源决定了两国合作培养学生的战略意义与价值,通过联合办学,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方法,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中俄各大高校均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等形式,来帮助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中俄合作办学对提高我国高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大有裨益。然而,语言类教学因为地区的不同用语习惯和风格显得非常的复杂,一般来讲,在语言教学中,都会通过单词学习、发音学习、语法学习等几种方式,教会学者该语言的基本运用方式,但实际上,某一词汇
2、和语句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区域和民族,其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例如中文词语我去,在不同的俄语言环境中,其所表达的意思有着天壤之别,这就给语言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只有对双方的语言习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才能让教学更具实用性。 一、当前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的现状 中俄联合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近十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国际化教育形式。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通常是采用合作教学或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展。中国作为俄语大国,俄语教育不论在中学还是在高校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由于各高校生源组成悄然变
3、化,俄语生源逐年萎缩而零起点学生所占份额越来越高、俄语高级师资困乏、教学方法不得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化的进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中俄双方的社会交流加强,双方同时需要大量实用型的翻译人才。因此,这种合作教学和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也就运营而生。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件,中俄双方的合作程度还比较低,无法高效的培养实用性俄语人才。其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联合办学问题 联合办学,引进双方优秀的语言教学人才,进行交换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原本存在天然的教学优势,但是很多学校在实施联合办学时,将这种办学模式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出现,而是将尽力放在和如何降低
4、办学成本、如何为双反教育工作者谋取更大的利益上面;一些学校甚至为了扩大自己的剩余,未对俄方的办学资质和条件进行严谨的考察,没有对自身的办学实力进行客观的,审核,盲目开展合作办学,结果导致双方在开始合作以后,每周的外教课程时间相当的少,很多学生甚至见一面俄语外教都是奢侈,学校只是大着中俄办学的旗号来扩大招生,徒有其名,耽误了学生的学习。 三、思想问题 中俄联合培养俄语实用型人才对于双反的交流发展来说都是有利的,但是一部分中方的俄语教师和俄方教师狭隘的为维护自己的教学资源,没有认真对待合作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有所保留;双方教育人才碍于所谓的面子,贫与交流,根本没有
5、起到合作教学的作用,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学内容存在差异,课程进展衔接不切当。从外表上看,教师们都是用心教学,而实际上,他们确实各自为政,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暗地里较劲,比拼教学实力。 四、课程设置问题 大学中实施的俄语教学通常都是按照学生所选的专业进行分类别的教学,采取的也是双学位考核形式,例如法律+俄语、计算机+俄语等,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增加了俄语教学点的专业性和对口性,看上去也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考虑到地道的俄罗斯人是如何使用语言的,也就是他们本土的说话习惯、说话方式,导致俄语教学内容与
6、俄罗斯语言文化不相符,这与实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这质上的差距;另外一个问题则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该专业的实际发展不相符,导致教学内容过时,使得学生在参加工作以后,因所学知识的落后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五、就业渠道狭窄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并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的理想,而应当在实践中逐步实现这一要求。但是,培养出的俄语应用型人才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当前,国内俄语人才的就业形势令人堪忧,单一的俄语人才在求职过程中受到了冷落,仅仅依靠一门专业就想在社会上立足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采取学科交叉的方式进行教学,教授的知识大都只与专
7、业知识有关,而社会所需要的缺失全面性、综合性的俄语人才。所以,无论是双学位模式还是二外教学,都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俄语应用型人才并不是俄语+俄罗斯文学的模式,而是要懂得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如贸易、旅游、外事等方而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离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在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六、如何通过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 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需要根据上述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机制、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模式等进行改革创新,建立较为稳定的教学合作关系,引进
8、优秀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