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武汉城市圈建设对湖北产业结构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武汉城市圈建设对湖北产业结构的影响 内容摘要:“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央在新时期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契机。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是湖北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机遇。 关键词: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影响 武汉城市圈是武汉以及周边8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2006年,武汉城市圈9城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604.93亿元,占全省的6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54.7%、63.5%和52.1%;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见表1)。
2、 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其实质是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建设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武汉城市圈建设,将使湖北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湖北产业结构的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三次产业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特征,产业结构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007年湖北三次产业结构为16:44:40,呈现出“二三一”结构,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已经
3、形成并进一步强化(见表2)。 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看,湖北省产业结构模式是二、三、一。其中第二产业1996-2007年平均水平为48.2%,第三产业平均占35%,第一产业占16.8%。同一时期,全国产业模式也是二、三、一。其中第二产业平均水平为47%,第三产业平均占39%,第一产业占14%(见表3)。 (一)农业比重过大 1996-2007年间,湖北省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为16.8%,全国第一产业平均水平为14.0%,这期间湖北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农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 (二)工业水平高于全国水平
4、1996-2007年间,湖北省第二产业的平均水平为48.2%,全国第二产业平均水平为47.0%,湖北省第二产业高于全国水平。数据显示,2007年湖北工业增加值达到2822.97亿元,增长23.6%,增速比上年加快3.6个百分点。湖北工业正在稳步发展。 (三)服务业较落后 据表3显示:1996-―2007年间,湖北省第三产业平均水平为35%,而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为39.0%。湖北省第三产业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四个百分点。从细节方面来看,自1996年来,湖北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湖北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传统行业所占份额逐渐减少,新兴
5、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城市圈建设对湖北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及其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武汉城市圈是继深圳、天津、重庆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试验区,是我国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级。此次两型社会城市圈建设,其实质是要探寻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必然要求城市圈建设转变观点,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发展之路。 (二)工业产业优势加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湖北的工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这与湖北的工业优势是相联系的。在武汉城市圈综合试点改革区获批后,武
6、汉的工业产业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具体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光电子产业优势。光电子产业是武汉的支柱产业,依托武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其发展水平和规模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主要包括生物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生物工程是新兴产业,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需要,同时也是个高利润行业。武汉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借助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东风,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汽车产业优势。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已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现实优势,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主导,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企业服务业的汽车链。 (三)促使湖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
7、化道路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它是在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以及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科技推动工业发展的新路子。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传统的重型工业基地,又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资源矛盾突出,且环境压力巨大。武汉城市圈又是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智力密集区,高新技术研发力量雄厚,具有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雄厚智力和技术支撑。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建设,其实质也是要探索“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因此,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建设,必能推动湖北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知识为基础发展湖北的工业化道路。 (四)第三产业发展加速 武汉城市圈建设必然引来大量的海内外投资,
8、劳动力向城市圈转移,人才和资金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