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

ID:9589870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_第1页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_第2页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_第3页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_第4页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  [论文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经济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20世纪后期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兴起,构成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对非营利组织的功能需求,从而使之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其积极效应在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带动绿色GDP、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L.编辑。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组织类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复苏和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曾经指导全球经济政策20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共识”开始受到严重抨击。在此社会背景下,20世

2、纪后期以来,全球非营利组织的数量与规模迅速增长。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民间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近些年来发展快速。以美国为例,近30年来,非营利组织在教育系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医疗保健、文化艺术、大众传播、社会服务和公共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仅慈善机构就从大约30万个发展至60万个。目前大约一半的大学和医院、近2/3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多市民协会、几乎所有的交响乐团都属于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安置了大量人员就业。有资料显示,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在过去的25年中就业人数翻了一番,到2001年已达到1250万人,占美国

3、总就业人数的9.5%。在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20年,一些国家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也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登记社会团体16.2万个,比上年增长8%,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万个,比上年增长8.9%。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摆脱“全能政府”的角色,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逐步移交给市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    二、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一)从全球发展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对全球“国家发展危

4、机”的必然反应  1.全球范围的国家发展危机。全球性的国家发展危机首先表现在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福利支付危机,公民传统的社会福利政策遭受严重质疑。20世纪50年代所形成的提供社会福利的政府保障体系受到很大挑战,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福利支付负担,以及不断扩大的服务需求,政府早已力不从心。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利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开始寻求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危机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经济的衰退以及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等原因,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空间,并允许它们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项目。 

5、 2.中产阶级与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员去构建。二战后,伴随着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中产阶级有强烈的民主、自由、平等以及法律意识,关心公共权力的运用,对传统政治的社会基础带来很大冲击。同时,公民在满足自我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也开始有意愿去更好地服务和参与非营利组织。随着环境危机的加深,公民开始对政府的表现感到失望,渴望自己组织起来,自主解决问题。社会的上层也不例外,出于名誉上的考虑等同样存在参与建立非营利组织的动机与动力。    (二)从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改革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之前

6、,我国政府不但垄断着绝大部分既有资源,而且在新的资源出现后,也是利用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将其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个时期的中国具有明显的“强政府、弱社会”的特征,非营利组织几乎不具备生存、发展的制度空间和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  经济体制改革是以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社会和农村个人之间的关系,并随着资源的自由流动、活动空间的自由化以及国家对社会干预的减少,为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此时,农村出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从1984年起,中国经济

7、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单位制度开始弱化,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城市中游离于单位之外的个体户和私企从业人员数量激增,城市劳动力人口可以在不依赖单位的情况下获得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资源。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城市从业人员需要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市场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秩序;而政府也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来沟通政府和分散的个人,减少社会管理的成本。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