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

ID:958900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外伤后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尤其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

2、,是头部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对DAI的发病机制、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1999年1月~2005年5月共收治26例DAI患者,现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就其损伤机制及其与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采集于本院1999年1月~2005年5月26例DAI病人,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6~68岁,平均30~45岁,全部行螺旋CT扫描,部分行MRI扫描。  1.2DAI的临床诊断标准⑴头部有加速性损伤病史;⑵伤后立即昏

3、迷、躁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少数病人有中间清醒期;⑶有瞳孔及眼球位置的改变;⑷无明确定位神经系统体征;⑸颅内压增高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⑹CT无明显改变而临床症状重[1]。  1.3DAI的影像学诊断标准CT诊断标准为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脑室、小脑的一个或多个点状及小灶性高密度影。或CT仅提示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患者呈重型脑损伤表现。MRI诊断标准为上述部位T1加权像为点状或小灶性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  1.4临床资料  1.4.1伤情分类在26例DAI中19例为闭合性损

4、伤,7例为开放性损伤;交通伤21例,打击伤、坠落伤5例。在致伤机制方面,单纯直接暴力致伤18例,单纯间接暴力致伤3例,遭受双重性损伤者5例;从暴力的作用部位来看,顶部受力5例,枕部受力13例,前额受力4例,前额正中受力2例,枕部正中受力2例,本组患者中有17例受到2次以上的暴力致伤。  1.4.2临床表现⑴入院时有GCS3~8分者22例,9~12分4例;(2)原发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时间长短来划分,<3h者1例,3~24h者3例,>24h者22例;⑶瞳孔改变:有瞳孔改变者占80%,其中11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均散大,7例双侧瞳孔呈针尖

5、样缩小;⑷生命体征变化:伴有呼吸改变者23例表现为频率减慢、加快或呼吸不规则,18例呈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⑸去脑强直:本组中有14例有去脑强直表现。  1.4.3影像学资料CT或MRI发现有出血灶者22例,部位分布依次为:大脑皮质髓质交界处17例,脑干6例,胼胝体4例,小脑5例,脑室9例,20例有脑肿胀表现,19例SAH,17例伴有脑挫裂伤。  1.4.4治疗非手术治疗17例,手术治疗9例。  2预后  死亡5例,植物生存者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  3讨论  DAI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已被神经外科学界所接受。对于D

6、AI的分型多采用Adams等提出的标准。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提高和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影像学技术的完善,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至今对该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与其它脑损伤的关系也不甚明了,这都妨碍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3.1DAI致伤机制的探讨和临床资料的分析目前对于DAI发病机制的认识基本一致,即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度,使脑组织内部易产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2]。在对本组26例DAI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交通事故仍是致伤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交通伤中,受伤机制复杂,伤者首先被车撞击,继

7、之再跌倒、碰撞、翻滚,头部处于活动状态,在暴力作用下常发生旋转性加速性损伤,引起DAI。因此对于交通事故中的头外伤患者应警惕DAI的存在。本组患者中绝大多数原发脑伤重、意识障碍明显且持久。有瞳孔变化的占80%,去脑强直的占14例,提示本组DAI累及脑干者较多,而损伤平面位于中脑者不少。21例伤者有颅内高压征象,常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推测可能因为DAI累及了视丘下部或脑干等重要部位,直接影响了植物神经中枢或心血管中枢所致。本组CT/MRI显示19例伴SAH,出血主要位于脑干、脑室、胼胝体等处破裂的小血管以及皮质挫裂伤处的出血灶。  目前对于脑损

8、伤的诊断多依赖CT/MRI等影像学技术。伤后早期CT示多部位的点片状出血灶,部分病人CT扫描正常,伤后1~2天CT复查和薄层CT扫描能提高阳性率,MRI较CT分辨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