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6666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2
《留学生汉语会话对答类型与结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留学生汉语会话对答类型与结构分析留学生汉语会话对答类型与结构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对答是从话语功能角度研究会话时所使用的概念。Schegloff和Sacks(1973)用相邻对(adjacencypair)的概念来表示日常会话中像致意-致意询问-回答要求-接受这样的相关语句成对出现的现象。刘虹结合汉语会话对Schegloff谈到的相邻对的五个特征进行重新归纳,用对答定义这种现象,并概括对答的四个特点: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属不同话轮的连续语句构成;2.这些语句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说出;3.语句
2、的顺序是固定的,引发语在前,应答语在后;4.引发语和应答语相互关联,引发语对应答语的生成和选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即引发语发出后,应该引发相对应的应答语。[1]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明确指出,中级阶段既要内化已学习的语言规则,使之转化成社会交际能力,还要学习更多更为复杂的口语成分和组织规则、有语法形式标志的语段及适应不同场合的得体表达。中高级阶段口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依照某个普遍性的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参与谈话,或与人争论,并且能进行较为有条理的连贯的成段表述。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满足一般
3、性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与一定范围内的工作需要。[2]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理解掌握了词汇、语法,但在实际交际中,不应答、应答不得体、应答不准确等现象依然存在。刘德满、王文龙等认为是因为教材编写时对汉语各种各样的会话对答形式和类型呈现的不够合理充分,何山燕等认为是由话轮交接环节处理不当造成的,关颖、张倩、鞠慧等认为应教会学生如何掌握会话开头、结尾、插入等会话策略,这些视角和研究为我们深入研究留学生会话、提高留学生交际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对答是会话分析的重要概念。根据刘虹等的研究
4、,对答中的引发语和应答语是相互关联的,应答语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被引发语制约着的。根据刘虹的归纳,汉语中共有十五种对答类型。目前,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对答类型与结构的分析比较多,成果也比较丰厚。课堂会话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使用目的语进行造词造句,进而交流思想与情感,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中学生会话反映的问题繁复多样,有很多典型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的例子和现象。但学界对课堂中学生会话的对答类型与结构的分析还不多见,这可能与课堂中语料收集范围有限、难度大等原因有关。但是应该看到,学生语言实践中的会话类型和结构,更能
5、够代表真实交际情境下留学生会话的特点,更能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对对外汉语课堂会话对答的研究,对于我们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有目的地系统地引入并训练各种结构类型,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汉语言中各种引发语的不同应答方式,克服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重复、遗漏等问题,对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基于自然口语资料的留学生会话对答类型与结构分析 (一)被试对象 江西某高校国际教育学院中级A班9名留学生,其中韩国3名,日本1名,泰国2名,俄罗斯1名,乌克兰2名。被试对象均学习汉语一年以上,通过HS
6、K4级或达到相应水平,汉语能力属于中级。 (二)语料来源 江西某高校2013年3月至5月中级A班口语课堂录音整理。该课程所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交际口语(2)》,录音主要选取模拟对话、话题讨论环节的会话内容,涉及购物、邀请、做客、家庭、爱好、旅行等话题,以学生之间的会话为主。 (三)研究目的 研究留学生汉语会话对答类型、结构特点。 (四)研究方法 自然语料分析法。 (五)语料情况及分析 2013年3月至5月,笔者对江西某高校国际教育学院中级A班口语课部分课堂会话进行录音和转写
7、,共采集和转写会话30段。以刘虹《会话结构分析》对答结构的分析理论为研究基础,对采集到的30段会话进行具体探讨,以期从中获得启发,为留学生会话研究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表1:留学生汉语会话对答类型使用情况 对答 类型致意告别呼唤询 问道歉祝愿介绍建议陈 述感 谢提 供指责赞 扬要 求祝 贺合计 出现频率(次)1515075515101525130213185 占合计比重(%)8.18.1040.52.78.15.48.113.50.541.6201.080.541.
8、62100 表2:各对答类型不同应答使用情况 对答 类型道歉祝愿建议陈述介绍祝贺 宽慰责备感谢祝愿宽慰同意搪塞反对质疑陈述补充肯定质疑确认提问否定介绍致意感谢谦虚祝贺 出现频率(次)501050100502005000055201 对答 类型感谢要求提供指责赞扬 谦虚感谢接受搪塞推迟拒绝质问接受谢绝搪塞质疑道歉否认承认争辩挑衅借口谦虚感谢赞扬赞同 出现频率(次)011001021000000000200 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