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23773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论文摘要]文章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够重视、教师课堂教学热情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应从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质、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价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改革等几个方面入手。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了人类以往历史全部智慧的结晶,概括了一切科学发展结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具有区别于自然科学的鲜明的阶级性和高度的革命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具有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思想觉悟的职能,而且还
2、具有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主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意见》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
3、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改革建设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主题而设置的课程,着眼于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强调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与掌握。然而,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
4、与教学目的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理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内在动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态度不够积极,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表现淡漠,这表明学生在课程中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大部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动机和目的,不是着眼于如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只求最终考试能够过关,拿到必要的学分,或是为了提高学期总体成绩,以获取奖学金。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认识不正确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的
5、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一些学生对专业学习特别重视,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人生活、就业无紧密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专业无关,与个人前途无关。因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社会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这些错误认识弱化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热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以理论教育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提供的虽然不是具体的知识,但它提供
6、了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决定如此这般生活的思想性依据。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当代大学生接受的关键在于它的科学性,在于它是给人以智慧的真理,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到。 (二)多元价值对马克思主义主导价值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已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巨大的裂变,正在走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国外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引进、介绍,一方面丰富了我国的文化思想,另一方面也对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冲击。传统的马克思主
7、义理论教育不能很好地回答当前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缺乏充分的说服力,以至面临被“边缘化”的境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各种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相互冲撞,日趋激烈,各种“主义”“学说”纷繁众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多样化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不同特点,使得多种价值观并存。各种“主义”“学说”、多元价值观必然对青年产生影响。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信念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